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票價補貼成市場雙刃劍

時間:2017-02-12 03:15:23來源:大公網

  圖:內地電影票房上月大增,主要是來自於觀影人次的ARPU值的雙向提升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5.21億元(人民幣,下同),與2015年相比只有3%的增長,這一增速在2014年及2015年分別是36.2%和48.7%。

  易凱資本認為,導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的原因,包括票補減少,還有銀幕數量增長拖累邊際效應下降等因素,最核心的問題,是在於缺乏優質影片、特別是優質國產影片。該行相信,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已經從昔日的銀幕驅動,進入內容驅動的階段。

  根據建銀國際證券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影平均票價由2012年的36.5元,下跌至2016年約33.1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平均票下跌的同時,在實際的促銷過程中,個別機構例如片方或電商平台,會自掏腰包作補貼,即所謂的「票價補貼」導致部分影片在放映前期的數萬張票價可能只有現價的一半,甚至不足10元。

  以今年春節為例,不少票務平台推出14.9元電影票、18.8元觀影套餐,更有6.6元超低價促銷。

  即使已作出票價補貼,電影票亦未必一定落到消費者手上,反而係由各家院線先行將之購買下來後,或會透過旗下窗口再以33.1元出售,相關的票價補貼收入變相轉移至院線,亦有部分票價補貼可讓消費者受惠。

  雖然票價補貼或能催生觀影潮,但當補貼減少後,消費者可能未必能接受正常票價,導致票價補貼成為電影市場的雙刃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