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四成家長嚴控子女花利是錢

時間:2017-02-01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李博衛指,教兒童理財的要訣,就是必先要提供實踐的機會

  【大公報訊】農曆新年期間,小朋友均收到不少利是錢,正是家長教導子女理財的最好時機。錢家有道的調查卻發現,接近四成家長嚴格控制子女利是錢的花費,只有約兩成家長允許年幼子女自由發揮利是所得,反映家長擔心子女未有計劃隨便消費。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表示,教導兒童理財的要訣,就是必先要提供實踐的機會,因為「有錢過手才能學理財」,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非常重要。

  李博衛建議,家長可趁農曆新年與孩子一同拆利是,計算利是錢金額,引導子女把利是錢分成三份:儲蓄、捐獻、消費。按照他們的年齡以及實際需要,預留一部分給他們使用。至於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孩子理財,答案是「早好過遲」。「其實你只要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懂得分辨錢幣的面值和初步懂得計數,家長便可以開展理財教育,而且越早越好。」

  不少家長會為子女開設兒童戶口,被問到該如何選擇時,他表示,「各間銀行的兒童戶口或設有不同的戶口要求,例如最低開戶金額,家長應先行了解,並留意兒童戶口的服務收費、條款和細則。有些銀行會以迎新禮品及優惠吸引父母為子女開戶,但家長需留意有關禮品會否設有附帶條件,貨比三家作出選擇。」

  錢家有道調查亦顯示,超過八成家長都會給予孩子零用錢。家長向小學生的子女平均每月發放433元零用錢,中學低年級生和高年級生分別平均發放674元和817元。

  李博衛表示,家長給零用錢時,可留意三方面:其一是零用錢的金額,家長不單要計算孩子的最低日常消費開支如交通、買文具等,還應有餘額讓孩子學習分配作為儲蓄和捐獻,指導孩子做預算;其二是不少家長想要留意應多久給一次零用錢,一般年紀較細的孩子在自制和數學能力相對較弱,故此家長可由每日發放開始,待孩子適應及有初步管理能力後,才改為每周發放;其三是如果家長發現子女的零用錢很容易花光,就要與孩子討論是否有根據預算花錢,如果沒有實行,就要討論預算是否需要調整,或者將每周發放零用錢改為每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