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李昌鴻深圳報道:何廣健此前在深圳的工廠,2009年的銷售額達到4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終因當地成本大漲,轉投到東南亞的緬甸。何廣健分析,許多外資和本地企業已將工廠外遷到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印尼和緬甸等國家。以緬甸為例,當地人工成本僅為深圳的五分之一,加上出口歐盟和日本又可以免關稅。他又估計,自己位於緬甸的工廠將在今年底實現盈利。
他追溯早在六七年前,珠三角就出現一波外資企業撤離潮,後來當地民營企業也加入撤離潮中。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訂單大跌,加上內地人工成本大漲和勞工短缺,受東南亞等地低成本的吸引,他在2013年便赴緬甸考察。2014和2015年他位於深圳的工廠虧損分別從50萬擴到300萬,他決定將工廠搬遷至緬甸。
何廣健在緬甸的工廠總投資600萬至700萬元,主要生產鮮花塑膠袋、花盆袋和服裝包裝袋等。他們在緬甸聘請了100多工人,並從內地派技術代表和管理人員三人,聘請緬甸華人翻譯三人,目前緬甸工人工資約合900多元。他指出,與中國比較,緬甸僅工廠租金較高。而隨着大量工廠紛紛湧入緬甸,上下游產業鏈也在逐步完善。緬甸工廠在做歐洲和北美訂單業務,正正受惠當地出口歐盟免關稅的政策。在中國,出口歐盟則要符14%左右的關稅。去年工廠銷售較前年有一兩倍增長,年利潤率在15%左右。
何廣健表示,今年底計劃將緬甸工廠的工人由100人增至200人。他又明確,自己計劃準備兩年的投入期,工廠將在2017年底實現盈利。
除緬甸外,何廣健認為,其他如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國等國製造業也在快速發展和完善,這些東南亞國家製造業正在雄起,以其低成本衝擊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如果中國製造業成本長期居高不下,未來,中國製造業受到的傷害將日益加深,導致更多的企業外遷和大量工人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