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警惕干擾行政長官競選的三股勢力/楊 堅

時間:2017-01-27 03:15:59來源:大公網

  即將迎來丁酉年春節,香港社會焦點依然圍繞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從二月十四日起,競選將會進入提名階段。截至三月一日為止,究竟哪幾位參選人能成為正式候選人?其中,建制派是一位抑或多於一位?反對派推舉何人?這一切,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三月二十六日投票結果。

  從五年前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開始,有三股力量干擾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中央領導下選舉產生特區和特區政府的首長,它們是:外部政治勢力,香港本地反對派,近些年形成的本地某既得利益集團。前兩股勢力是有密切關聯的,前者是後者的後台老闆。第三股勢力與前兩股勢力之間有無一定的聯繫,是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弄清楚的,至少,在五年前的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中沒有顯現。

  外部勢力不會袖手旁觀

  在五年前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中,外部政治勢力的突出表現是在當時盛傳熱門人選準備提交提名表前夕,以十分準確的信息暴露此人有嚴重「僭建」行為,引起輿論大嘩,頓時令民意逆轉而有利於另一位當時被普遍視為「陪跑者」。儘管後者後來居上而贏得選舉不全因為那一事件,但是,必須承認外部政治勢力極為專業的舉措,給那位「陪跑者」以不可低估的助力。然而,在第四任行政長官就職前夕,外部政治勢力也以十分準確的信息暴露其同樣有「僭建」行為,打得新一屆政府未上任便立腳不穩。

  今天,兩位熱門人選均無「僭建」之可能,但不知是否有其他可供外部政治勢力利用的信息?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外部政治勢力不會袖手旁觀。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它將何以作為?

  在五年前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中,反對派已然組織所謂「民間公投」,其結果被反對派作為推舉一名代表競逐特區最高領導位置的參數。今天,反對派挾持其在第五任行政長官選委會中取得逾四分之一席位,分成兩組同時組織兩個既分工又配合的「民間公投」。

  一月十五日,「佔領中環」和「雷動計劃」發起人戴耀廷,代表「公民聯合行動」宣布「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計劃——從一月十六日開始,以公民提名形式產生「民間候選人」;嗣後,把民間和官方候選人一同納入「2017特首民投」的投票程序,並設「逆向投票」選項,讓選民挑選他們支持和反對的候選人。

  一月二十二日,「泛民主派」組織「民主動力」宣布,籌辦「市民推薦特首候選人計劃」。如果有意參選行政長官者符合三項條件——取得百分之一已登記選民即約三點七萬人的支持,承諾在不受人大「8.31」框架的限制下任內盡力推動政改,承諾維護香港核心價值,那麼參與「民主動力」計劃的「泛民主派」選委可以考慮提名該人為行政長官候選人。

  兩個「民間公投」計劃各自獨立運作,「民主動力」的計劃主要面向反對派選委;「公民聯合行動」的計劃主要面向市民;但是,採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所提供的同一套數據。君記否,在二○一○年至二○一一年上半年,反對派為普選行政長官設計了所謂「真普選」方案?這一回,他們企圖通過兩個「民間公投」計劃來做一次演習。

  相比較,對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干擾最大的是本地某既得利益集團。五年前,眼看其支持的人士無法取勝,這個集團的主腦提出來一個另類人士企圖與中央談判。最終,該集團堅持其投票取向,並萌生他日捲土重來之志。這一回,先是拋出某某配企圖搶佔先機。眼下,在暗地裏實施某某配的同時,加強對該集團外圍力量的游說,竭力爭取其心儀者成為正式候選人。

  反對派或竭力炮製「流選」

  香港政治態勢愈益複雜。在前幾任行政長官競選中,反對派與建制派是涇渭分明的,但是這一回呈現一部分反對派與一部分建制派合流之動向。

  一月二十一日,手握三百二十多票的「民主300+」開會決定,以「有智慧、有策略地提名」來對抗所謂「中聯辦操控選舉」,不排除提名不同人士以促成有競爭的選舉。「民主300+」代表人物稱,之前提出的三大原則包括反對「人大8.31決定」依然存在,但是,提名可以放寬。另一方面,若干建制派參選人或者公開表示「8.31決定」可以修訂,或者公開表示會爭取香港政治光譜不同色彩的選委提名。面對如斯政治形勢,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高度警覺,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最壞局面,即:三股勢力或者不約而同或者相互配合炮製「流選」。

  五年前在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中有人曾以炮製「流選」相威脅而未果,因為那時反對派在行政長官選委會中所佔比例為六分之一。這一回,不僅反對派選委人數明顯增加,而且建制派呈現空前分化甚至出現局部分裂的徵兆,給反對派以操作選情的空間。他們一旦確信其支持者無法當選,很可能炮製「流選」。從提名階段起,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就必須全力阻止「流選」。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