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就職典禮及其相關活動,據說要花費約二億美元(約十五點六億港元)。有人質疑如此昂貴的活動是否必要,因為特朗普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謀福利;有人卻將就職典禮當成心目中最好的美劇,認為再多的花費也是值得的。有人看就職典禮,看出了特朗普的虛偽,看出了兩大政黨之間的嚴重爭拗;也有人將特朗普視為中國的「好學生」,因為他的講話與歷代中國領導人的講話具有相似性。可見,單就一個典禮儀式,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各取所需、進行不同的解讀。筆者認為,就職儀式至少有三個值得解讀的地方。
法官也是治理者
也許大家沒有關注就職儀式上第一位發言者的開場白,我卻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那句關鍵的話,就是「憲法政府」(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的三個組成部分(立法、司法和行政)都到場了。「憲法政府」也可稱為「憲政」,其目的就是在治理國家的機關,如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機關,之間進行權力分配。毫無疑問,總統就職典禮也需要三機關的合作:總統(行政權)宣誓儀式選擇在國會大廈(立法權),並在首席大法官(司法權)的見證下進行。筆者想說明的,在憲政之下,司法機關中的法官也是治理者,只不過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由此,筆者想起了以前香港一些人士抗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二○一四年六月十日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抗議者認為白皮書不應該將法官稱為「治港者」,否則就是將法官「視為」政府的一部分,認為這樣的定義會破壞司法獨立。顯然,這些反對人士是政治掛帥,故意對「政府」這個詞進行狹義解釋,將同樣具有治理社會功能的司法機關與狹義上的政府對立起來。其實,香港這種顛倒黑白的做法屢見不鮮,需要大家警覺。
依法宣誓莊重嚴肅
特朗普和彭斯必須通過宣誓才能就職成為總統和副總統。尤其是特朗普在宣誓時使用了他自己的聖經和林肯總統在一九六一年第一次就職宣誓時使用的聖經進行宣誓。畫面上顯示,平時桀驁不馴的特朗普神情嚴肅,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羅伯茨面前逐字逐句地宣誓:「我莊嚴地發誓,我將忠實地履行美國總統職務,將盡我所能,維護、保護和捍衛美國憲法。」可見,宣誓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情,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
青年新政的代表人物梁頌恆及游蕙禎已經被法院裁定喪失議員資格;政府隨後又對另外四名人士(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及梁國雄)因違法宣誓行為提起司法覆核。可是,偏偏有人將法律規定當成兒戲,對宣誓不以為是,隨意改動誓詞、在誓詞前後加入政治口號、將誓詞慢讀或變音等,完全違背了誓詞的本意。這種既不想好好宣誓,又想當議員的舉動是自相矛盾的,也是法律上無法接受的。可是,香港偏偏有些選委顛倒是非,竟然通過連署,要求今屆政府盡快撤銷司法覆核,這是對法治的嚴重漠視和破壞。
未來特首的標準
雖然,在特朗普宣誓就職前後,全世界爆發了反對他的示威遊行,美國甚至有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導致近一百人被捕。但是,從就職儀式看,新舊政府的交接還是非常平穩和順利的。表明了人家即使心有不滿,但仍然尊重遊戲規則。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民調落後對手希拉里,但經過逆境奮戰,終於取得了勝利。這似乎值得香港幾位特首候選人好好研究和學習。毫無疑問,香港不是獨立政治實體,香港未來的特首必須符合四項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擁護,這也是必須遵守的遊戲規則。
首先說說中央信任。從目前情況看,如果要獲得中央信任,就必須在一系列問題上堅守立場。不管是誰當選特首,都必然要面對重啟政改的問題。但是,任何人如果接受反對派「推倒8.31決定框架」的提議,就必然得不到中央信任,因為推倒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就意味着否定中央政府的權威。新任特首必須堅持在8.31決定的框架下爭取最大限度的政治改革才是正道。
新任特首需要得到大多數的港人擁護。但是,特朗普現象已經表明了民調的不可靠性。因此,每一個候選人都應該認真評估支持自己的人士和團體,努力向公眾解釋自己的政綱,爭取每一個選委的支持。如果候選人現在被民望所累,不敢放手一搏,當然就失去了贏的希望。與此同時,每一個候選人應該清楚表明自己的優勢。毫無疑問,新任特首要延續梁特首過往好的政策,也應該洞察梁特首過往的不足,才能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綱。
特首候選人必須具備較強的管治能力。這應該是中央關心的又一個重點,因為中央希望未來的特首團隊更加團結和有力量。因此,新任特首應該確保施政的明確性、果斷性和有效的執行力。不可以再出現過去那種「一遇抗議就撤回」,或者對違法犯罪不敢起訴的情況出現。新任特首還必須確保有一個強勢的團隊去推動施政,善用行政命令和確保行政主導。在此前提下,新任特首才能放手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