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嘉閣(工商舖)地產董事黃應年(右三)分析2017年工商舖市場走勢。大公報記者林惠芳攝
大公網1月23日訊(記者林惠芳)政府於去年11月為住宅樓市加辣,令原先圍繞住宅的資金流向工商舖物業,刺激工商舖交投表現輾轉向好。利嘉閣(工商舖)地產董事黃應年表示,今年可望延續去年第4季的反彈浪,由於內地企業繼續大舉進駐香港設立總部;英國脫歐公投後,環球更多游資由歐美市場流入亞洲實物資產;加上人民幣貶值成趨勢,內地資金視港為出路,在以上各項利好因素帶動下,他相信今年工、商、舖3個範疇的物業將全線看好,與去年低沉的市況比較,料將展現強勢反彈。
利嘉閣(工商舖)商舖及投資部營業董事鄭得明表示,零售市道不景,令店舖買賣登記連跌4年,創下1996年有史以來的新低,2016年買賣合約登記宗數僅有1281宗,較2015年的1898宗再挫33%;總值242.96億元,按年大跌39%,惟2015三月份因有一籃子逾百億元的罕見大額內部轉讓登記,故若撇除有關登記後,2016年實際登記總值按年跌幅收窄至只有約17%。
鄭得明指出,店舖買賣登記自2012年以後拾級而下,4年來交投量已累跌了77%,不少投資者均認為再跌空間不大,市況已然見底,加上租金亦處低位,故部署於今年大舉入市執平貨。綜觀場內多方買家已摩拳擦掌,留意的區域包括有鐵路概念的沙中線一帶及南港島線的鴨脷洲等,已在密密收集。在零售市道企穩及民生店舖率先反彈帶動下,預料2017年店舖買賣登記有機會挑戰1800宗的水平,料較2016年回升40%,涉及登記總值料達340億元,亦將按年增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