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外儲料在合理區間波動

時間:2017-01-20 03:16:3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海巖、倪巍晨報道:去年中國外匯儲備下降3198億美元至3.01萬億美元,與2014年6月最高峰時比較更下降了0.98萬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從對外支付能力和債務清償能力看,按覆蓋3個月進口及100%短期外債規模測算,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仍十分充裕,隨着美元結束單邊只漲不跌走勢,民間部門持有的外匯可能再向官方儲備轉移,預計未來中國外匯儲備有條件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

  王春英指出,按照傳統的衡量標準,在進口支付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假定沒有人民幣對外支付,目前是400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需求,而且跨境已經可以用人民幣支付了。在對外債務償還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覆蓋100%的短期外債,目前本外幣短期外債規模為8000、9000億美元,比2014年末的1.3萬億美元明顯下降,說明近一段時期外債償還壓力已經得到較大釋放。從目前外匯儲備規模看,國際支付和清償能力依然很強,能夠很好地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另外,藏匯於民有很大進展,過去對外資產中官方儲備佔比較大,現在民間部門佔比上升。從國際投資頭寸表看,截至2016年9月末,民間部門對外資產佔全部對外資產的49.7%,較2015年末上升4.5個百分點。而且滿足民間部門增持對外資產也不一定全靠外匯儲備。

  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在,外界普遍料中國外匯儲備將繼續下降。王春英則相信,未來中國的外匯儲備將圍繞合理區間上下波動。一方面,近期民間部門增持外匯資產與當前市場環境尤其是美元走強有關,但美元走勢本身存在不確定性,不可能單邊波動只漲不跌,人民幣匯率也會得到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更多支撐,這意味着民間部門可能調整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使其外匯收入再向官方儲備轉移。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收支會繼續呈現經常帳戶順差,資本和金融帳戶逆差的穩定格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