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八年抗戰」到「十四年抗戰」/歷史教育工作者 梁一鳴

時間:2017-01-14 03:15:41來源:大公網

  據聞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了《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公函,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八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還歷史真相正確決定

  這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的決定,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事實上,日本早已經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侵佔了台灣及澎湖列島,還有通過日俄戰爭(1904-1905)奪取了遼東半島,並與西方列強一起,在中國境內的城市駐紮軍隊。但因為這些侵略行動發生在滿清統治的時代,一般被看作是前朝的事情,也與20世紀30年代日本有計劃逐步侵略全中國的行動有一段時間的差距,所以沒有把日本侵華的歷史上溯到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多年來習慣用「八年抗戰」來形容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的日本全面侵華和中國全民抗戰,反而把1931年9月18日瀋陽柳條溝事變,日本關東軍侵佔東北三省及局部蠶食華北的侵略行為看成是零散、孤立地發生的事情,也貶低了東北人民和華北軍民英勇抵抗的事跡。

  反而日本方面的正義歷史學者早在1956年已經直言20世紀的日本侵華是「十四年戰爭」。日本着名現代史學家江口圭一在1986年出版的《日本十五年侵略戰爭史》,指出從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先後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上海、華北和全中國的戰爭,是彼此間存在着密切關係、有部署的行動計劃可分為「滿洲事變」(1931年9月18日-1933年5月31日)、「分離華北」(1933年6月1日-1937年7月6日)和「全面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4日)三個階段。侵華計劃早在20年代已經由日本軍國主義者策劃,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是全面侵華的序幕。

  這樣看來,教育部把「八年抗戰」改稱為「十四年抗戰」,是一項還歷史真相的正確決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