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幣維穩 中國外儲六連跌

時間:2017-01-08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充足性指標衡量是充裕的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下降410.8億元(美元,下同),儘管該數據已連續六個月縮水,但上月約1.3%的降幅,卻較去年11月有所收窄。至此,目前中國外儲規模為30105.17億元,為2011年3月來新低。國家外管局表示,從上月情況看,中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非美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使外儲規模出現下降。/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報道

  在分析外儲規模變動因素時,國家外管局表示,首先,中國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因素;其次,外儲投資資產的價格變動因素;再次,美元計價的外儲,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或致外儲規模的變化;最後,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關於外儲的定義,外儲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帳時,會從外儲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去年四季度各月匯兌損益部分外儲分別減值320億元、341億元和97億元,非匯兌損益部分外儲實際下降137億元、349億元和314億元。由於上月美元指數上行速度放緩,匯兌損益顯著改善,並拉動當月外儲跌幅環比收窄,不過,上月非匯兌損益部分外儲仍下降逾300億元,預示資本外流趨勢並無本質改變,中國外儲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外儲規模仍在安全線上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坦言,從匯率估值角度看,上月歐元、英鎊、日圓對美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價格因素方面,上月美聯儲升息預期,及特朗普勝選因素使國債收益率上升,但價格下跌。

  此外,年末季節性因素使市場仍有較強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上月銀行結售匯可能出現一定規模逆差,「中國人民銀行為調控市場供求,或消耗了一定規模的外儲」。

  蘇寧金研院研究員石大龍表示,去年12月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導致資本流出壓力加大,是當月中國外儲連續第六個月環比下降的主因;此外,上月外儲環比跌幅的收窄,與年末臨近,居民換匯額度基本耗盡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年中國外儲下降3198.44億元。外管局認為,人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外儲規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非美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及資產價格變化等,亦對外儲規模造成影響,總體而言,去年全年外儲降幅較上年同期少降1928.12億元。

  「兩方面因素造成去年中國外儲規模的減少。」石大龍解釋,去年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中國資本流出壓力有所增加,並引致外儲規模的下降;另方面,近幾年來,以海航、安邦、萬達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投資海外,海外併購亦在加速,這均促使外儲規模的下滑。

  市場人士相信,中國外儲規模雖有下跌,但從絕對規模,抑或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衡量都是充裕的。

  人行有力控制資本流出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三萬億元外儲遠可滿足所有傳統充足率指標,包括三個月進口覆蓋、一倍短期債務覆蓋、IMF綜合重組指標,及基於回歸測算的重組水平,但「三萬億元對M2覆蓋不足,且即便四萬億元也不夠」。

  李慧勇說,IMF外儲適當性標準測算,中國外儲合理規模在1.5至2.5萬億元之間,因此當前中國外儲規模仍在安全線之上。未來中國外儲下降若超預期,不排除監管部門進一步對資金外流採取更多監管措施的可能性。

  石大龍補充說,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擁有美元儲備最多的國家,近兩年來中國外儲規模雖不斷下降,但人民銀行有能力控制國內的資本流出,「完全沒必要憂慮外儲不夠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