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境外機構去年買1752億國債升70%

時間:2017-01-04 03:16:26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認為,國際機構對人民幣債券配置需求增加,料今年國際機構仍會大量增持中國國債/中新社

  人民幣貶值壓力揮之不去,2017年首個交易日中間價創近兩周最大降幅;在岸日盤收盤價更是逾八年半新低。不過,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需求仍在。中債登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去年增持中國國債規模近七成,全年增加1752億元(人民幣,下同)至4237億元。其中,去年12月環比增加69億元,已是連續第14個月增持中國國債。分析認為,這顯示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國際機構對人民幣債券配置需求增加,料今年國際機構仍會大量增持中國國債。/大公報記者 海巖 倪巍晨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走低128點或0.18%,報6.9498。元旦假期期間美元指數繼續上行,分析稱,當日中間價貼近6.95元但未跌穿,體現了監管維穩的態度。新年客盤購匯力量未如預期強烈,大行也適度提美元流動性,當日在岸日盤收盤價僅跌62點或0.09%報6.9695,全日成交額則較對上交易日升16%至328.55億美元。

  中美國債利差1.5個百分點

  去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6%,新年首日貶值仍持續,但隨着中國債市開放進程提速;人民幣正式納入IMF SDR貨幣籃子,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持續上升。中債登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人民幣國債,僅下半年境外機構已增持1054億元的人民幣國債,其中在8、9月的增幅最強勁,環比分別增231億、410億元。去年末美國落實加息、美元指數持續高企,儘管境外機構持有內地企業債以及中期票據的金額仍在不斷下降,但12月境外機構續增持人民幣國債69億元(見附表)。

  去年境外機構大量增持中國的國債,中投證券固收分析師林帆分析,主要是受人民幣加入SDR及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影響,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配置需求大幅增加,其中又以配置利率債為主。而這一被動的資產配置需求,受匯率波動的影響不大,再加上目前中美一年期國債利差至少有1.5個百分點以上,也是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貶值,但國際投資者增持中國國債的主要原因,不過,企業債等因人民幣貶值、剛性兌付多發的原因吸引力下降。

  監管層料有能力維穩匯市

  林帆指出,目前人民幣資產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對國際投資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包括中國利率水平明顯優於發達經濟體,主權評級又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再加上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指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以及債券通可能實施等原因,國際機構都有需求提前進行資產配置,預計今年國際機構仍會大量增持中國國債。早前瑞銀測算,如果中國債券獲得納入全球指數,可能吸引3.5萬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債市。

  對於人民幣後續表現,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美國新當選總統本月末即將履職,這或帶動美元再度沖高,人民幣仍將面臨外部貶值壓力;與此同時,隨着春節的臨近,季節性購匯需求的增強亦可能給人民幣匯率帶來階段性壓力。鑒於監管層針對外匯和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仍持續發揮作用,預計監管層有能力維持外匯市場的基本穩定,「本月人民幣匯率或續高位震盪格局」。林帆也認為,市場對今年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也相對樂觀,料貶值幅度將大幅低於2016和2015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