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人民幣「入籃」給明年香港金融業帶來重大業務機會 中新社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全面推進,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一方面,人民幣進入更廣泛的歐美市場,各國重視發展人民幣業務,向香港提出越來越大挑戰;另一方面,離岸市場波動顯著擴大,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業務最齊全、產品最豐富,銀行拓展力度最大,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調整壓力。/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 堅
但也要看到,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於今年10月正式生效,人民幣國際化進入SDR時代,極大地推動了人民幣國際使用,也給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帶來更多機會。今年以來,香港人民幣業務發生新變化,主要表現為:
一、人民幣走向「深籃」,匯率利率波動成為常態,市場承受能力有所提高。2015年「8.11」匯改後發生的人民幣匯率、利率波動延續至今,至今年12月下旬離岸人民幣(CNH)已累計貶值12%,流動性緊張屢有發生,隔夜拆息屢破雙位數,最高達到66厘;
二、SDR效應逐漸顯現,全球初現人民幣資產熱,購買境內外債券增多。春節後境外機構進入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步伐加快,1月至10月累計購買2000億元人民幣債券。同樣,境外機構亦在境外增持優質人民幣資產,以至於出現人民幣「資產荒」;
三、市場波動後續影響尚未消除,香港人民幣存款持續減少後艱難回穩。今年10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6625億元,比最低時(8月底)增加95億元(增幅為1.5%),但比去年底卻減少1886億元,跌幅為22%;
四、境內外資金價格倒掛影響持續,人民幣貸款增速有所放緩。今年以來「倒掛」仍未改變,跨境貸款失去成本優勢,9月底貸款餘額3074億元,比去年底微增3%,增長動力明顯小於前兩年;
五、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點心債發行「冷凍」,熊貓債成為市場「新寵」。全年公募點心債發行合計422億元,比去年減少一半,亦為6年來最低,而熊貓債發行442億元,同比增長2.8倍;
六、人民幣外匯交易活躍,香港穩居離岸最大交易中心。根據BIS(國際清算銀行)調查,今年4月人民幣日均外匯交易達到2020億美元,比2013年4月調查時增長68%,排名從第九位升至第八位。其中,香港人民幣以771億美元排名第一。
展望2017年,人民幣「入籃」給香港金融業帶來重大業務機會。
首先,「入籃」驅動全球外匯儲備持續調整,估計未來三年人民幣資產佔全球外匯儲備的比例可超過5%左右,即3500至4000億美元,2017年仍是重要的窗口期。近年來,境外央行已把香港作為重要的投資平台,不少銀行加大對境外央行的營銷力度,為其提供一攬子銀行服務,境外央行亦將香港的銀行視為主要債券交易對手。香港正在成為境外央行調整外匯儲備的主要平台之一。
其次,內地資本項目加快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民幣成功「入籃」後,2017年開放重點將轉向新領域,包括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建立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及提升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香港金融業一向擅長把握政策動向,搶佔市場先機,有機會趁勢將跨境人民幣業務向境外及境內市場延伸。
第三,人民幣「入籃」令更多國家接受人民幣,為銀行業拓展「一帶一路」人民幣業務提供了方便。全球央行一致認可人民幣為國際貨幣,打消部分「一帶一路」國家的顧慮,甚至可轉變某些國家的觀念。香港可利用人民幣業務的市場優勢及產品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元化人民幣業務支持,搭建人民幣投融資平台,推動當地居民使用人民幣。
最後,人民幣「入籃」提升了人民幣的投資價值,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亦有望成為離岸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隨着滬港通、深港通及基金互認不斷推出,香港人民幣理財產品可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另一方面,內地居民財富大量積累,亦有到境外配置資產的需求,可為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提供源源不絕的客源。
總體上,香港拓展人民幣業務的基礎良好,但環境也越來越複雜。由於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提出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及緊縮貨幣政策的競爭政綱繼續擾動全球市場,加上美聯儲於12月再次加息並預期2017年三次加息,進一步強化外匯交易中美元獨強的格局,歐元、日圓及其他貨幣持續承受貶值壓力,人民幣則跟隨其他貨幣被動調整。2017年全球外匯市場還會呈現大幅波動格局,並存在很大的風險。
另一方面,受到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內地資本流出壓力加大,推出一系列境外放款宏觀審慎管理政策,人民幣跨境流動受到一定限制,不利於人民幣業務的拓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源源不絕而又稍縱即逝的人民幣業務機會,對香港銀行業是一大挑戰。
展望2017年,香港人民幣業務在經歷了前幾年高速增長,「8.11」匯改後階段性調整後,正在轉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裏,波動成為常態。儘管人民幣匯率、利率幅度波動加大,但市場會逐漸接受市場波動加大的現實。匯率貶值及利率飆升等特殊因素對於人民幣業務的影響有所減弱,而各項人民幣業務指標也會呈現出波動式變化的特徵。在市場波動中,香港人民幣業務將逐漸邁向資產負債更均衡、發展方向更多元化、區域布局更合理、發展速度更穩健,為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具體業務方面,受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影響,人民幣流出可能有所減少,2017年香港人民幣存款將在現有水平調整。由於現有人民幣資金池相比一年前大幅度萎縮,人民幣流動性管理難度仍然不小,拆息飆升仍會出現,並帶動人民幣資金價格變化,整體上境內外資金價格倒掛現象尚難改變。不過,隨着「一帶一路」項目展開及境外對人民幣接受程度上升,境外融資需求有所增多,而境內融資亦有可能部分外溢境外,香港人民幣貸款及點心債發行還是有一定的機會。其他人民幣業務,如人民幣支付、外匯交易、同業拆借、保險、資產管理,也會保持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