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穎思(中)說,預期20億元的零售國債可獲足額認購\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國家財政部連續第八年在香港發售、總值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兩年期零售國債,昨日起接受認購。在人民幣持續面對貶值壓力之下,首日銷情未算理想,當中以證券行的銷情相對遜色。銀行方面,中銀香港(02388)及上海商業銀行均表示,首日的平均認購金額較去年不跌反升,增長幅度超過兩成,惟整體認購反應仍有待觀察。中銀香港預期,零售債券可獲足額認購。\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穎思表示,今批零售國債的票面息率達3.5厘,為2009年開始在離岸市場發行國債以來最高水平(詳見附表),相信有吸引力。
至於投資者比較關心的人民幣貶值問題,她分析說,自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人民幣變得更為國際化和市場化,故匯率趨於雙向波動屬於正常情況;此外,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歐元、英鎊、日圓等貨幣兌美元亦見下跌,且貶值幅度更甚於人民幣。
票面息3.5厘頗具吸引
對於零售國債的認購反應,張穎思說,債券的票面息3.5厘,發行人是中國財政部,屬於穩健產品,相信可吸引本身已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另方面,在下周一(12日)將有一批國債到期,相信部分投資者在資金「回籠」之後,亦會繼續投資國債。她預期今批零售國債的認購反應與去年大致相若,估計20億元國債可獲足額認購。
根據零售國債的銷售文件,財政部擬向每名申請人分配最少一手國債。至於餘下國債,屆時將按每名投資者有效申請的國債數目的比例分配。
昨日是零售國債首日接受認購,中銀香港表示,首日的整體每人平均認購金額「較往年增長逾兩成,整體客戶認購人數則較去年低」,原因可能是今年銷售期較去年遲了近兩星期,臨近聖誕節長假期,較多客戶外遊。客戶主要透過現有人民幣資金認購零售國債。該行補充說,預計未來國債認購情況,需綜合其他認購渠道的反應,如網上渠道。
認購宗數計與去年相若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亦說,根據過往銷情表現,首日銷情一向普普通通;昨日的認購反應,以認購宗數計與去年相若,以平均認購金額計算則按年錄得上升。不過他表示,由於首日的認購人數基數不大,未能以此作準,整體銷情仍有待觀察。
中信銀行(國際)表示,在零售國債開售首日,銀行接獲的認購情況與去年相若。整體而言,銀行客戶對國債的認購反應較證券行為佳,個別證券行不諱言,昨日一整天「暫時未有order」;其他證券行亦說,申請人數並不多。
對於本身已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而言,星展香港署理投資總監(北亞)李振豪說,假如預期人民幣兌美元的每年平均貶值幅度介乎3至4%之間,投資零售國債與港元定存的回報大致扯平;由2013至今年為止,人民幣平均每年貶值約4%。
零售國債並無評級,將於12月9日至12月22日下午2時期間接受認購,及於12月30日發行,稍後將安排於香港聯交所上市。財政部擬自明年6月30日起,每隔半年於每年的6月30日及12月30日期末支付利息。
國債以人民幣發行,面值為1萬元人民幣。國債的所有認購款項、贖回款項和利息,均以人民幣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