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2月9日訊 (記者 王嘉傑)證監會根據向1,611家持牌法團發出問卷後所接獲的回應,於今天發表有關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最新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在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內曾參與銷售投資產品的持牌法團增至244家,較2014年調查的213家上升了15%。投資產品的總交易額則由上次調查的4680億元下跌19%至3800億元,跌幅主要是因為個人投資者對利率掉期的需求減少所致。
從今年的調查結果可見,市場上提供的投資產品種類繁多,當中以結構性投資產品最受歡迎並佔總交易額的44%。,其次是定息產品(29%)、集體投資計劃(14%)及對沖基金(2%)和掉期及回購交易(8%。 大部分(92%)結構性投資產品均由首十家公司銷售,而其中一家國際金融集團已佔去
約一半的結構性投資產品總交易額。
證監會進行這項調查,旨在了解行業景況和持牌法團所銷售的投資產品種類及金額的概況,而所收集的資料可協助證監會監察銷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