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人認為TPP會提高中國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會抑制甚至替代中國製造和出口市場
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的「群主」──美國宣布即將「退群」,短期來看對中國肯定是件好事,但有三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它的備胎是什麼?二是壓力消減以後,中國自身改革的動力是否還充沛?三是如果全球化逆轉、美國內卷,世界是否安好?\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邵宇
有趣的是,中國不喜歡TPP,為什麼美國也不喜歡TPP呢?沒道理啊。有人說TPP是針對中國的一個陰謀,中國人不喜歡TPP很正常,它會提高中國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會抑制甚至替代中國製造和出口市場。為什麼美國人也不喜歡TPP呢?因為他們覺得TPP對中國人也好、越南人也好,對這些後發的國家而言還是太過仁慈不夠嚴厲。是這個原因美國就放棄了TPP,絕不是因為對中國示好。
逆全球化沒有贏家
如果TPP放棄以後,按照特朗普的性格,包括他的宣誓,他一定會拿一個更大的棒子來敲打中國,一定會體現在匯率、關稅,或者其他想像不到的事情,請大家做好準備,不要高興太早了。
中國對於TPP的感受確實頗為複雜,一方面它如同《三體》世界發射的「智子」,力圖全面封殺中國製造的全部後發優勢;但另一方面TPP提出的嚴格的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僅僅只是陰謀嗎?難道我們不配享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我們不想跟國外同行賺得一樣多,我們不想多些創新創造而總是在Copy-Paste嗎,難道我們不樂意讓民企和國企可以公平競爭嗎?
TPP跟中國一件重要的事情聯繫緊密,那就是自貿區。為什麼三年前要推出自貿區,因為要做全面深化的改革和新一輪的開放,才能更好地面對新的全球貿易投資高標準。那麼現在沒有外來巨大力量,我們自身的改革動力和意願還能足夠充沛和強勁嗎?目前市場普遍感覺好像不是這樣。此前我們相對樂觀地預期在內外壓力倒逼下,轉型和變革會必然發生,當然這個過程最好按照中國自己的腳本來進行,即有序、可控,升級和消解式變遷,熱重啟系統。因此還得自身加倍努力。
最後的問題則是逆全球化一旦開始快進,世界是否能夠安然無恙?按照歷史經驗,美國一旦退回到光榮孤立傳統,實行貿易保護以鄰為壑,甚至競爭性貶值,則世界會陷入深度蕭條,地緣混亂甚至大型戰爭之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灰暗歷程就是前車之鑒,切勿重蹈覆轍。
在這種變幻的世界政治經濟和地緣環境中,中國必須按照最初的戰略構想,即推動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對外開放、走出去形成命運共同體三個方面穩步推進。才能確保新一輪「全球化4.0」可以平穩展開,確保中國和世界的福祉得以增進而不是相反。
自貿協定推陳出新
推動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方面,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是中國參與周邊區域一體化的最重要平台,並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該區域協議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十六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若RCEP談成,涉及約35億人口,佔全球49%,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28%,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RCEP覆蓋的人口規模和外貿總額高於TPP,而TPP相關協議的要求要高於RCEP,兩者在自貿協定義務條款的寬度和深度方面差異十分明顯。現在看來,後者可能是發展一個亞太自由貿易協定的更加可行的模板。
進一步對外開放方面,涉及投資、貿易、金融、行政法制多項改革試點的四大自貿區,希望能夠用兩至三年的試驗,推進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和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以及綜合實現一系列創新改革目標。
簡而言之,以自貿區改革肩負着四項重大使命:一是貿易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製造和再出口。二是投資的自由化: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三是金融的國際化: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四是行政的精簡化: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
走出去形成命運共同體方面,2015年中國正式推出「一帶一路」規劃。中國反覆強調的是「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實際上它同聯合國迄今為止最具雄心壯志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議程)有着相似的願景和基本原則。特別是「一帶一路」規劃確定五個優先領域,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幾乎完全對應的支撐了議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169個具體目標。因此某種程度上,「一帶一路」甚至可以直接視為議程的一個有效子集和鼓舞人心的具體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