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在增長,到2018年將產出超過5000萬噸蘋果,佔世界總產量約三分之二。」中國農業部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王強告訴記者:「普通人對這個數字可能沒有概念,但是平均到每個人頭上,我們每人一年要吃掉30公斤(約66磅)才能把當年的蘋果吃光,產能過剩將超過四分之一。」
在蘋果產量增長,出現產能過剩跡象的同時,其相鄰品種也在同步增長,如葡萄、柑橘、核桃等,也處在過剩的狀態。王強稱,目前中國果品出口存在很大的空缺,去年蘋果出口量僅86萬噸,雖然今年有望到達120萬噸,但佔比依然很小。
進口急增影響售價
與此同時,中國果品市場也面臨着國外農產品的衝擊,2015年中國進口蘋果總量為8.75萬噸,同比增長211%;進口總額已達到1.5億美元,同比增長218%。
中國進口蘋果大部分來自美國、新西蘭和智利,來自這三個國家的蘋果總量為8.23萬噸,佔進口總量的94%。今年還放開了波蘭蘋果進入,這對中國蘋果市場將產生更大的衝擊。
棲霞市副市長魯明義直言,包括棲霞蘋果在內的中國蘋果產業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中國蘋果以鮮果銷售為主,一旦市場出現波動,蘋果銷售價格勢必受到衝擊,直接影響到果農的切身利益。
深加工比例亟需提高
魯明義認為,當前應在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果品深加工的比例,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升蘋果製品出口比例。
「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蘋果深加工率達到70%以上,所以他們的蘋果市場波動很小。」魯明義表示:「如果我們的蘋果深加工能達到40%到50%左右,將很大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蘋果市場的行情將會趨於穩定和合理。」
據了解,棲霞已經開發出蘋果燒酒、蘋果白蘭地、蘋果醬、蘋果奶製品、蘋果化妝品、蘋果酚、蘋果水溶多糖等新產品,豐富完善蘋果深加工產品種類,預計到2020年,蘋果深加工量翻一番,達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