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游主演的宣誓辱華鬧劇已近曲終人散,但公眾的疑惑仍然揮之不去:梁游年紀輕輕,既無職場資歷,又無雄厚身家,有何資本應對龐大的競選及「社會活動」開支?又倚賴什麼肆無忌憚與中華民族為敵?他們的「底氣」究竟來自何方?
不可對「探路黨」掉以輕心
這些年來,外部敵對勢力為遏制中國和平發展,不惜一切手段四處點火,圍追堵截。在宏觀戰略上,他們認為要打垮對手,不一定需要軍事進攻、經濟封鎖、政治打壓,還可以從國土上分解這個國家以達成目的。這一招已在某些國家得手,近年又企圖把這個招數用於中國。在策略上,他們從單純外部圍堵轉變為外部圍堵和「以華制華」相結合,扶植中國內部分離勢力,撮合「多獨」合流、「全面開花」,再伺機重點突破,瓦解中國。
在這個大背景下,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緣因素和實行的社會制度,成為外部敵對勢力的重點目標。有證據表明,外部敵對勢力勾結及資助香港內部反對勢力,在香港發掘和培植「探路黨」,為其圍堵和分化中國開路。早前網上流傳美國前高官白邦瑞接受訪問的短片中,親口承認美國政府曾經介入「佔中」,且透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供數以百萬計資金協助香港「社運」。在外部敵對勢力培植香港「探路黨」的進程中,又將香港年輕一代甚至學生作為重點目標。據報道,美駐港總領館官員丹.蓋瑞特曾在「香港二○二○」會議中稱:「華盛頓要求……推動青少年在社運中扮演先鋒角色」,而美國會堅定支持香港學生,「會保護學生領袖,包括赴外留學、定居」。
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一些年輕人不慎捲入政治漩渦,或為「博」快速上位而迷失路向,或受到利益誘導而誤入歧途,喪失了家國底線,自願充當反華亂港的「棋子」。梁游在「宣誓風波」後仍死心充當「多獨合流」先鋒,梁頌恆竟以「國君」自居,稱已派出「外交大使」黃台仰爭取「國際盟友」支持「港獨」;游蕙禎近期三度與「台獨」勢力勾結,日前更準備去信蔡英文要求「認真關注新界主權問題」,謀求更進一步「兩獨」聯手,兩人在分裂國家的路上可謂一條道走到黑!這些誤入歧途的年輕人被外部敵對勢力推到最前方,用以「探路」「排雷」,這也是他們個人的不幸,既可恨,又可悲可憐可嘆。
「探路黨」作為最奪目的「靶子」,最吸引火力,隨時被「萬箭穿心」。走上這麼一條不歸路,遇懸崖則墜入萬丈深淵,觸地雷則瞬間粉身碎骨,結局必是萬劫不復。梁游之流一再挑戰國家主權,倒是試出了包括香港人在內的中國人的底線,但也已自絕前程,身敗名裂。
大是大非問題應形成共識
在全港這場反「港獨」、反分裂的行動中,反對派的立場卻成疑。「宣誓事件」發生之初,各界人士紛紛表態批評梁游,向來「能言舌辯」的反對派人物卻突然裝聾作啞。隨着梁遊行為變本加厲,事件愈演愈烈,各界譴責行動升級,一些反對派人士卻挖空心思包庇,或用「小學雞」、「幼稚、無知、不知天高地厚」等素質、能力問題,掩蓋梁游辱華播「獨」的嚴重罪責,或以捍衛「當選議員的憲制權利」、「保障議會制度」等諸多藉口,為其重誓出謀劃策、鳴鑼開道。
當受到社會各界強烈質疑時,一些反對派人士才不得不有所表示,斥責梁游「為泛民陣營帶來負面影響」,是「拖累了泛民」的「負資產」。卻仍然無視梁游辱國禍港、踐踏民族尊嚴的實質。直至梁游率眾暴力衝擊立法會,又藉口「反對釋法」圍攻中央駐港機構時,個別反對派人士仍公開表示「青政」搞「港獨」是「把口講㗎咋」,並「無實際行動」。當人大常委會作出釋法決定後,反對派又眾口一詞釋法「沒有必要」。凡此種種,充分顯示一些反對派人士罔顧國家統一和民族大義,一再對反中亂港的「港獨」勢力採取曖昧態度。
毋庸置疑,香港已位於分化與反分化、圍堵與反圍堵鬥爭的前沿,香港這道防線不能被突破。如香港被外部敵對勢力繼續利用,社會持續內亂,經濟停滯不前,民生無法改善,最後吞下苦果的只有港人。青年要清醒看到,從來沒有哪位青年俊傑是憑藉危害和出賣自己的國家、民族而名留青史,損害國家民族利益者終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
面對分裂圖謀及極端分離勢力,港人無論政治取態是建制、「泛民」或中間路線,若還珍惜身上流淌着中國人的血液,就應當在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達成共識,站穩立場,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並肩守住香港這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