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尚乘集團舉行圓桌會議,探討亞洲保險經紀在「一帶一路」下的發展機遇/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為捕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不少大型內銀均於沿線國家積極部署網點。中國太平保險(香港)行政總裁李清華表示,雖然內地保險公司的動作似乎不大,亦正「積極往前走」;除了現有分支機構,中國太平(00966)亦會評估在其他地區設立新的分支機構。
李清華昨日出席尚乘集團舉辦的圓桌會議時說,內地大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應該充分善用香港的保險中介服務。他指內地企業過往拓展海外業務時,對當地的風險評估工作,只是根據設於當地的代表處「憑感覺」或「不專業的市場調查」,以致投資失敗。
Starr International Insurance(Asia)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運官林瑞江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由現時至2030年,企業保險帶來的潛在保費高達340億美元;他建議內地企業在「走出去」時,應透過買保險以轉移風險,因全球各地的監管條例和監管要求不斷轉變。
在「走出去」過程中,內地企業亦經常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集資,或以香港作為「跳板」走向國際。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表示,很多內地企業會到香港設立業務平台、在香港融資,然後再到海外收購,在這方面,香港的優勢大於內地,「大有可為」。
對於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梁伯韜表示,自從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之後,香港很少再發展創業板或新經濟板塊,上市公司以舊經濟為主,市場寬度不足,亦不能吸引投資者興趣,不利香港股市的長遠發展。上市改革諮詢期將於本周五(18日)結束,梁伯韜認為諮詢不應再延期,監管機構是時候總結各界意見,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若再拖延,憂慮會影響香港資本市場發展,例如「同股不同權」的研究工作。
對於「深港通」,他預期對香港只有「局部幫助」,原因是香港股市的產品種類相對單調;內地股市日後若與紐約、倫敦、新加坡互聯互通,資金未必會流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