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調查發現 香港中小企對經濟前景感悲觀

時間:2016-11-09 21:25:30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11月9日訊(記者陳盈妝)一項金融調查發現,香港中小企對經濟前景及銷售表現感到悲觀,以及所獲融資支持不足。獨立金融服務公司畢爾比金融集團(BIBBY)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受訪中小企認為香港經濟疲弱,45%在過去12月個出現銷售額下滑,而21%表示融資困難。

  今年6月,為評估中小企對宏觀經濟、融資渠道、營商機遇及挑戰的觀點,畢爾比金融於美國、英國、德國、愛爾蘭及香港這6個業務所在地,分別訪問了200間中小企,共收集了1203份問卷調查及進行了1200個電話訪問,從而得出以上調查結果。

  畢爾比金融(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國金指,與其他5個地區相比,香港對於營商環境的前景看法最為悲觀,包括有近半(48%)的受訪者表示香港經濟表現疲弱--為所有地區平均比例的兩倍以上。而對未來12個月的銷售預測,僅有25%的香港中小企看好銷售額錄得增長,另外35%則認為將錄得下滑。朱解釋,受調查中小企對營商環境不看好的原因為,歐美的經濟復蘇緩慢,內地工廠的人工成本又節節上升,製造業、出口等均受到打擊。

  不過,即使對經濟環境信心疲弱,調查仍發現,香港中小企的投資意慾並沒有降低,包括89%的受訪企業在2016年有投資計劃,主要為銷售及市場營銷(40%)、現有僱員培訓及發展(22%)及招聘新僱員(20%)。朱國金指該現象並不奇怪,因中小企要渡過難關,更需加大培養人才的力度、開發新產品新設計,才有望於同業中突圍而出。

  此外,朱表示,53%的香港中小企將自身盈餘作為投資資金來源,其次為積蓄,僅有20%的中小企採用銀行貸款、租賃、私募等外部融資渠道,而應收帳融資在香港市場更只佔2%,遠低於美國的13%。朱國金直言,本地中小企有32萬個,但對無須抵押的應收帳融資及同類貿易融資工具的認知有所不足,此類渠道於本地市場仍未能普及,顯示其發展空間巨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