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就證監會及聯交所推出的上市改革諮詢,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於一論壇上表示,建議改革的架構並沒有提高上市公司的質素,只能提高了審批的效率。另外,他又指出,市場關注的「老千股」其實只佔整個市場的1%至2%,遠低於美國及英國的股票市場。至於同場的中大商學院副教授劉殖強則支持上市監管架構諮詢文件的建議,認為證監會的權力並沒有增大,但亦認為應增加上市監管委員會的人數,由6人最少增至12人。
昨日香港歐洲商務協會舉行午餐會,並討論上市改革諮詢的內容。會上羅嘉瑞指出,證監會及聯交所希望透過是次改革應付現今的監管問題,包括股價操縱、企業管治缺失、披露問題及損害公眾利益。不過,架構只是將現時的上市委員會削權,並由證監會主持一些具爭議的上市申請,由只有否決權到現時有審核權,是一種擴權,而且擴權後只是加快了審核的速度,卻沒有解答到新架構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質素,以及解決以上的監管問題。
證監參與IPO審批礙發展
羅嘉瑞又指,由於新建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及上市政策委員會的決定都由證監會的成員把持,而監管機構思維以監管為本,很難引導市場發展,反而上市委員由28位來自市場各專業人士組成,更清楚市場發展需要。
另外,同一場合,劉殖強則支持上市監管架構諮詢文件的建議,他認為港交所旗下的上市科,參與上市公司申請最前線的挑選工作,仍存在利益衝突。而且現時的上市委員會要處理的事很多,可能未有足夠時間討論上市政策發展。
不過劉殖強也質疑,諮詢文件指出,過往上市審批工作,只有約10%申請涉及合適性或原則性問題,數字過於樂觀。而建議成立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工作量會很重,關注是否有足夠人手配合。他又認為,審批上市申請是最重要的監管門檻,因為一旦上市後,上市公司較不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