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曉敏紐約報道:人民幣自本月初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後,人民幣國際化邁入了新的里程。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戰略及研究總監黃小軍表示,美國的離岸人民幣結算和交易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銀行擔任清算行
美國中國總商會金融委員會19日在紐約舉辦人民幣國際化專題論壇,邀請黃小軍就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度剖析。
黃小軍表示,鑒於目前巨大的中美貿易總量和相對有限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之間的落差,美國的離岸人民幣結算和交易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黃小軍表示,2016年是人民幣國際化歷程中成果豐碩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美國人民幣市場結算及交易金額接近10萬億元,在全球離岸市場排名第五,位列香港、倫敦、新加坡、台灣之後。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簽署了在美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地區擴大到美國,投資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這標誌着中美兩國金融合作邁出新步伐,有利於中美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促進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樣是在6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也宣布將在紐約等地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外匯交易。今年9月,中國央行正式授權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清算行。
貿易結算比例僅佔2.8%
儘管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黃小軍表示,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很大。根據SWIFT統計,截至今年8月,中美之間貿易結算使用人民幣的比例僅佔2.8%。在美國的外匯交易市場,日交易量在240億美元左右,佔美國日外匯交易總量的1.9%。美國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量佔人民幣全球交易量的9.5%。
此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目前也已開啟人民幣期貨和期權交易業務,儘管交易量尚顯清淡。而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出現了相當一批以人民幣為標的的ETF指數基金。此外,中國日益增長的對美直接投資也勢必擴大人民幣在美國的使用率,越來越多的美國個人和機構也開始接納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方面,黃小軍指出,中美之間貿易額巨大,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這意味着人民幣在中美貿易中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國際慣例,一國與他國的貿易清算通常有一半左右是使用本國貨幣,但目前中美貿易使用人民幣清算的比例僅佔26%,如果按照50%的國際標準,那人民幣在未來中美貿易清算中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