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立法會禮崩樂壞的一天,本能的反應是憤怒、是痛心。
在立法會議員宣誓日,個別議員所展示的鬧劇,大家心裏有數。項莊舞劍,部分本土派候任議員及議員,加入議會的目標很清楚,就是沒有底線地不惜摧毀立法會的尊嚴,要立法會辦不成事。潛台詞是,一切要由他們話事!
重視莊嚴的宣誓儀式,既是尊重制度的構建,也是為了尊重議會,更是尊重自己的工作。制度是社會的累積智慧,也是歷史發展的印記。本土派人士不願尊重自己的工作,其實是有得揀的,就是透過未能成功宣誓而離職。不過,筆者相信他們會矛盾地留守在遭他們踐踏過的議會內。
作為民意代表,無論得到多少票,一言一行背後不只是代表所屬政團,還要顧及公眾利益,這是任何擁有公權人士的常識。青年新政兩位候任議員在誓詞加料,提出「HONG KONG IS NOT CHINA」,又把英文誓詞「CHINA」讀成「支那」,當中又爆粗辱罵自己的國家。如說他們動機是吸引所有人的眼球,要踐踏立法會的尊嚴,他們做到了,但換來的是引起公憤,因為侮辱了國家及全球中國人。
而禮崩樂壞之處,包括爆粗、隨意插話、巧言令色宣揚「港獨」、在議事廳內隨意遊走(包括穿過其他議員座位後狹窄空間)、隨時站在或坐在主席旁邊,在主席位置看手機或搞facebook直播等等,這為社會傳達的信息:大家不用守規矩、視宣誓當吃生菜、學生回答老師時可逐字分離回應,或老師在講課,學生可在課堂內自由行。還有說了「支那」又不敢認,詐癲扮傻推砌是「鴨脷洲口音」,當全香港市民是傻的。這完全是向全社會、青年人散播不要守規矩、不要守禮,錯了也毋須太認真的歪風。這絕對是災難性的,是在意圖改寫大家的價值觀。
不少團體包括工聯會已發出譴責聲明,有些團體正進行聯署。被外界視為溫和的民主派呢,不知是否因市民一面倒的反彈,也有個別開始說不該了。其他議員呢?對這侮辱全球中國人言行一言不發,是與他們無關,不痛不癢?是在護短?不想失去支持這兩候任議員的選民?甘願把話語權交出?或是對這些稱謂照單全收,視為合情合理?如果他們照單全收,那是否代表選出他們的支持者又照單全收?筆者深信絕對不會。如果大家都不想立法會日後每天都要上演禮崩樂壞、沒規沒矩的日子,又或經常出現侮辱中華民族、爆粗詞句,可以正常議事,請用可行的方式,無論聯署或在社交媒體留言等,一齊發聲,向這些亂象說不!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