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
自今年四月底市場傳出「中國證監會將暫緩中概股在國內上市」的傳聞以來,「中概股回歸」的話題就成了市場非常敏感的一條神經。每每有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市場的關注。九月二十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又一次觸碰到了這根神經。
當天,郭松在政策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概股集中回歸或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形象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從外匯局角度,仍堅持實需原則。但防止以套利為目的的所謂中概股回歸,將支持正常合規的跨境併購和「中概股」回歸,並在此過程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這也是政府高層人士關於「中概股回歸」問題的最新表態。
什麼是「正常合規」的中概股回歸?恐怕目前市場很難給出界定。今年五月六日,針對市場上有關「暫緩中概股回歸」的傳聞,中證監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目前正針對中概股企業通過IPO、併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九月二日,針對「中概股回歸市盈率不超過20倍」的市場傳聞,中證監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對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相關規定及政策沒有任何的變化。可以說,到目前為此,中概股回歸「正常合規」的提法是比較空泛的。不僅市場難以掌握,恐怕就是中概股公司本身也難以掌握。
如果說中概股回歸「正常合規」的提法難以準確把握的話,防止以套利為目的中概股回歸的表述就是婦孺皆知了。就近年中概股回歸的動機來看,幾乎都是以套利為目的的。這就難怪有投資者在郭松司長的講話出來後表示,外匯局變相叫停了中概股回歸。雖然這種說法未免過於絕對,但如果真的要防止以套利為目的的中概股回歸,那麼「正常合規」的中概股回歸大概也就不存在了。
中概股回歸近年之所以形成熱潮,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A股市場股票市盈率的高企。如2015年暴風科技拆除VIE架構後回歸A股,不僅創造了連續27個漲停板的造富神話,而且市盈率水平超過千倍。這對於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二是因為部分中概股公司接受不了美國股市嚴厲的監管制度。美國股市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是非常嚴厲的,懲處也非常嚴厲。同時在集體訴訟機制下,違法違規公司經常遭遇投資者的巨額索賠。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中概股回歸帶給中國公司在海外的形象是非常負面的。實際上,幾乎沒有中概股公司是基於公司發展的需要歸來的,因為中概股回歸私有化的過程中,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足以支持公司發展的需要。另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考慮,中概股回歸完全可以選擇「把根留住」的方式,即選擇類似於「H+A」的方式,讓公司同時在美國及A股市場上市,這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連根拔起回到國內市場,這為的就是套利的最大化。
因此,基於目前中概股回歸基本上以套利為目的的事實,同時本着防止以套利為目的精神,目前放緩中概股回歸的步伐,加強對中概股回歸的監管,無疑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