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轉型之路初現P2P迎更好機遇

時間:2016-10-06 03:16:15來源:大公網

  P2P(網絡借貸)最新管理辦法落地一個多月,在監管新規倒逼下,有的平台主動退出,有的則宣布暫停大標。有數據顯示,上月新增平台僅四家,創近一年最低,P2P平台合規和轉型之路初現。有業內人士從五大不同方向建議平台的轉型之路,預計在過渡期後,行業將趨於更加合規和穩健,企業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大公報記者 趙慧中

  據國家四部委八月底聯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為網貸平台設立借款上限、銀行存管、EDI證(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許可證)三大關卡。其中以給予單一平台的借款上限由20萬至100萬元;多個平台的借款上限由100萬至500萬元這項最具殺傷力。

  新規效應 問題平台增33%

  據網貸天眼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不完全統計,至上月末,內地P2P網貸平台數達4206家,在運營的平台為1776家。與八月比較,九月網貸平台下降趨勢持續,環比跌71家或3.84%,同比跌10.71%。新增問題平台環比增33.3%至104家,這是受P2P新規及近期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影響。上述因素也導致一些平台無法獲得網貸行業認可,令當月新增平台僅四家,創近一年最低。

  作為首批的網貸平台,深圳紅嶺創投日前主動提出退出大單的時間表。其董事長周世平在紅嶺社區透露,作為過渡,目前線上的大單產品還將繼續;根據監管辦法的限額,明年3月28日開始,新發的產品都將以監管辦法的限額為標準;目前已經開始大單模式的轉型,月底線下大單的試點正在測試中。

  與此同時,也有平台決定停止營運,包括廣州貸及寧波的聚車貸。合力貸CEO劉豐透露,「在同行的交流群中也不乏P2P平台的轉讓信息;更是有不少P2P的專業人士在另謀高就,越來越多的P2P平台在這樣的經濟趨勢下選擇了理性地退出。」

  網貸天眼研究院的報告指出,上月新增問題平台以停業為主,有問題的104平台中,44家平台發布停業公告,佔當月新增問題平台總數的42.31%;無法訪問、跑路的平台分別達26及19家,佔比分別為25%及18%。另有八家平台限制提現;五家平台連續多日連繫不上;轉型和假冒其他平台各一家。

  業界:消費金融谷內需

  《暫行辦法》給予平台12個月的整改期,P2P平台在剩下的整改時間何去何從?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參考《暫行辦法》中關於借貸餘額上限、銀行資金存管等相關規定,對P2P平台未來具體的轉型路徑大致分為以下五種:一是,逐漸消化掉大額資產,轉攻小額分散的散標微貸業務;二是,去P2P化,徹底轉型為從事金融科技研發的科技信息服務企業;三是,砍掉理財端,專注於深挖優質資產、布局並拓展金融消費場景的互聯網金服企業;四是,利用自身優勢,轉型為第三方服務機構;五是,尋求大型合規平台的兼併收購,抱團發展等。

  唐學慶指,從目前來看,P2P平台轉為消費金融,無論從借貸餘額、普惠大眾、風險控制等角度均滿足監管要求,且符合國家鼓勵消費、拉動內需的經濟國策。事實也證明在網貸監管新規背後,最多的P2P平台選擇的轉型方向則是消費金融。例如,點融網日前正式上線齒科消費金融產品。

  捷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表示,目前企業的轉型,整體對這個行業是好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行業內肯定還會存在很多轉型和調整,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科技金融、三農金融、區塊鏈金融等將成為大家在轉型時重點發展的幾個方面。預計在過渡期後,行業將趨於更加合規和穩健,企業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