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早於去年中國郵儲銀行上市前已決定入股\資料圖片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日前披露,以涉及過百億港元入股中國郵儲銀行(01658),正當投資者百思不得其解,長和(00001)財務董事陸法蘭(Frank Sixt)昨日挺身揭開謎底,透露李嘉誠早於去年郵儲行上市前已決定入股,相信郵儲行的市場分布與集團旗下內地零售業務不謀而合。\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長和發言人上周四(9月29日)披露,李嘉誠透過其慈善基金會及長子李澤鉅,以衍生工具形式投資中國郵儲銀行,相當於持有郵儲行11.62%H股,約佔郵儲行全數發行股本約2.8%。
陸法蘭接受外電訪問時透露,李嘉誠基金會早於去年決定投資郵儲行,並認為是一項具潛質、出色的長線投資。他指出,郵儲行掛牌上市的時間,適逢金融機構及內地市場均未見特別看好股市走勢,導致投資者對該股的反應一般。不過,倘若深入研究郵儲行,很快便會知道這是一個難能可貴及獨一無二的機會。
與旗下內地零售業務不謀而合
同時,陸法蘭提到,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高,儲蓄率亦非常高,惟貸款或資產滲透率卻很低。因此,當市場轉向農村地區時,金融機構在相關市場便可抓住增長的機會。
陸法蘭續說,長和集團每年正以新增逾500家新店的速度,打入中國三、四、五線城市,這些市場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更要比一、二線城市高2%。他認為,長和在內地的市場分布,正與郵儲行不謀而合。
隨着郵儲行上周三(9月28日)在香港上市,陸法蘭直言,在郵儲行未上市前,李嘉誠基金會並沒有披露相關投資的責任,惟在郵儲行正式上市後,集團已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進行即時的權益披露,又強調「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動機」。
基金會累積捐款逾200億
李嘉誠視為「第三個兒子」的李嘉誠基金會,於1980年成立,身兼李嘉誠基金會董事一職的陸法蘭表示,基金會累積捐款已超過200億港元,用以支持教育和醫院發展、惠及人類健康的科研,並對受例如水災、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等影響作出即時賑濟。
陸法蘭指出,李嘉誠的投資觀點獨到,認為如果不想被淘汰,便要首先清楚了解顛覆性科技所帶來的革新,因此基金會一直爭取投資不同領域的顛覆性科技。他舉例說,早期投資項目例如有Skype、Facebook、Spotify、Waze和Siri等。
對於基金會投資的伸延性和長和集團決策的關係,陸法蘭認為,兩者有一定的關連性,例如基金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對集團的零售業務數據分析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被問到市場多次批評李嘉誠撤資中國,陸法蘭回應指,當市場在批評時,長和集團和中海油剛達成投資額高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位於南中國海的合作項目,直言「如果這樣也算撤資,真不知道那些才不是撤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