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報章報道,在「雷動計劃」後,戴耀廷有意推動新的「民間公投」,讓「民主派」選委按公投結果在特首選舉中投票,戴耀廷並會就此約見民主派議員講解有關建議。戴某一而再、再而三意圖攪亂香港政局,如此熱衷,如果說背後沒有人在撐腰與提供資金支持,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正如輿論所指出的,境外政治勢力正想方設法破壞明年三月的特首選舉,戴某的舉動,不過是在配合這些勢力的需要而已。
過去兩年來,香港陷入一場又一場的政治動盪,由「佔中」到「旺角暴亂」,從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到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正在試圖操控香港的政治形勢走向。而巧合的是,不論是「佔中」還是其後的立法會選舉中出現的所謂的「雷動計劃」,都是由戴耀廷站在前台負責安排。這些大型的公眾行動,需要數以百萬甚至是千萬元的經費,在香港,有錢的商人是不會如此投入的—除非像黎智英這樣的傳媒金主,當然,他的資金何來,香港市民心中自有數。
美國人意圖操控香港,已是路人皆知之事。四年前的特首選舉,有人說唐英年的僭建即是境外政治勢力所放出來的,而梁振英的UGL內部合約詳情,亦是有着顯著的美國勢力特徵。而此次特首選舉,相信美國人必定會扶植自己的代言人,並千方百計去打倒不利於己的候選人。這些歷史,香港市民應當引以為戒,並採取抵制措施。
但意圖以「民間公投」去影響特首選委會選舉,並非如此容易。除了客觀因素外,反對派內部同樣勾心鬥角。例如,報道指出若戴耀廷的建議成事,「民主派」選委中可能會有人提議以一張名單參選,但在名單內劃出一定百分比的人數,按戴耀廷的「公投」建議投票,但這方式會令市民感到混亂,亦令事情複雜化。新當選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表示,戴耀廷無就推動「公投」一事接觸他,但認為不應將「公投」結果與選委投票決定捆綁,自己在特首選舉時會依據「原則列表」投票,不贊成完全依照「公投」作決定,但強調不是因為憂慮市民會在「公投」選出支持梁振英連任。
可以說,不論是戴耀廷還是美國人,這次要再左右選委會選舉,得逞的機會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