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市場流動性恐慌屬過慮

時間:2016-09-20 03:16:23來源:大公網

  文|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斌

  A股市場上周跳空低開,滬綜指累計下跌2.47%,基本抹去8月份以來的漲幅。在當前糾結反覆的行情中,為何出現如此下跌,市場究竟在恐慌什麼?

  我們認為,市場當前的下跌,主要源於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這一風險表現在兩大方面:在國際上,隨着杭州G20峰會落幕,各國聲明「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被解讀成各國將收緊貨幣政策,轉而依靠財政政策刺激;在國內,隨着央行四年來首次重啟28天期逆回購,國債利率出現了探底回升趨勢,市場將之解讀為央行開始收緊流動性。與此同時,又恰逢中國8月分外匯儲備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外儲規模創下2011年12月份以來新低,回落到3.18萬億美元,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於流動性緊縮的擔憂(見配圖)。

  上述這些擔憂,很可能是過慮了。從國際上來看,流動性或長期維持在目前狀況下,很難出現方向性改變,主要原因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老齡化加劇、貧富差距擴大並固化和技術創新遇到瓶頸」這三大結構性因素雖然制約了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但也壓制了貨幣政策退出的空間,即由於三大結構性因素導致的經濟潛在需求下降,很難通過人為加息將利率提升。

  第二,當前各國實施財政刺激的空間十分有限。從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狀況來看,美國的財政開支中有四分之一要用於軍費方面,在經濟建設上的刺激空間有限,日本的政府負債率在發達國家中位於前列,進一步動用財政刺激的空間有效,而歐洲由於其體制性障礙,貨幣統一而財政分散,也使得其難於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第三,發達國家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將成為常態,流動性收緊概率低。近日公布的8月份美國製造業產出創3月份以來最大降幅、ISM非製造業指數創出六年新低,都對美國9月份的加息概率產生壓制,而結合此前非農就業人數、經濟增長率等也曾多次大幅度不及預期,美國經濟可能並未真正復甦,而是隨時處於新一輪衰退的邊緣,這就使得寬鬆貨幣政策很難退出。

  A股回升指日可待

  從內地來看,一方面,國際流動性保持寬鬆的格局也使得內地貨幣政策有着較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內地通脹未來幾個月仍將處於低位運行,這使得貨幣政策沒有收緊壓力。

  從投資的角度看,決定股票漲跌的主要因素在於DDM模型(股利貼現模型)分子與分母端的邊際變化。目前,分母端邊際上升的幅度很小,而分子端卻正在逐步改善:一方面,企業的盈利在逐漸好轉,7、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出現好轉,國有企業利潤出現增幅拐點,而民營企業的利潤增速呈現繼續上漲的態勢。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推出各項經濟刺激政策,包括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政策性銀行被注資3.4萬億進行大規模財政刺激,這些刺激政策都會在未來影響到企業的盈利,也就是說分子端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上升,從而提高股票價格。

  綜合來看,市場目前的下跌可能更多地是一種情緒的衝擊,未來隨着投資者逐漸認識到市場發展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好轉,A股較大概率將止跌回升,重回前期緩慢震盪向上格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