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美插手香港事務的新趨勢/李繼亭

時間:2016-09-13 03:15:50來源:大公網

  立法會選舉剛結束,美國當局便迫不急待發出「聲明」,聲稱「關注」包括「確認書」、當選人被威脅等選舉前後發生的事項。在選舉後立即作出公開的政治表態,在回歸十九年來是非常罕見的,這已喻示美國當局插手香港事務的新的取態。而結合當前香港新的政治形勢,可以預測美國當局未來將從三方面加強對香港事務的干預:一、各層面加強與香港激進勢力的聯繫;二、全方位「關注」香港的政治事務。三,以文化教育合作去加強對青年人的影響。令人憂慮是,這種干預,必將是以香港重大政權更替作為最終目的,對此必須採取有效的遏止策略。

  九月十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之一的史密斯眾議員,在聲明中聲稱,就九月四日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過程中出現的參選人被取消資格、有人受威脅棄選,以及當選人受到死亡威脅等事件表示關注,稱美國國會將持續監視香港的民主進程、落實「一國兩制」,以及各種自由保障。又其極露骨地稱:特區政府「似乎隨意地取消參選人資格」(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seemingly arbitrary disqualification of candidates from standing for the election)。先不論其「批評」的內容是否有理,僅以其罕見的高調做法,已是在印證過去各界所慮的事實。

  第一,各層面加強與與激進勢力的聯繫。

  激進勢力求擴大實力,必然會向外尋求援助,而美國或主動或被動,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因為兩者擁有天然的共同利益。實際上,在選舉之前,也就是今年三月,美國駐港總領館人員便已經公開接觸「港獨」頭面人物。有報告亦指出,美當局代言人在選舉期間多次與激進勢力參選人會面,不斷給予「政治顧問服務」。選前尚且如此,選後有了「議員」的身份,這種接觸與聯繫必然會大增。

  可以預見的是,包括羅冠聰、梁頌恆、劉小麗等這類過去就已經和美國有過緊密接觸的人,未來會經常性前往美國參加各類活動,諸如「聽證會」、「研討會」、「演講」等等,必將經常性出現「香港民主鬥士」的身影;而美國的各類組織、人物,不論是國會還是「智庫」人物,亦會成為這類人的重要政治參謀。當然,其他的傳統反對派該接觸的還會接觸,但相較於此類激進勢力,後者顯然更具破壞力,也更易達到美國的預設目的。

  第二,全方位「關注」香港的政治事務。

  此次發出「聲明」的是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主席,其插手香港事務的方式很值得細究。首先,他是以「香港傳媒查詢後回應」的方式發出,給人一種「因應香港人關心」而作出回應的印象;其次,「聲明」是以他個人的方式發出,而非整個委員會。這些做法是要替美國當局干預香港事務提供一個靈活的方便策略。日後香港發生任何政治事務,美當局便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評論。

  除此外,美「全面」插手香港,還有更多的手段。該委員會今年三月公布的年報便提出了諸多建議,聲稱「鼓勵美國國會議員和行政當局官員」採取如下手段:

  一、考慮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H.R.1159),以追蹤香港的自治和自由狀況,促進香港的民主發展。

  二、敦促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重新啟動選舉改革程式並及時根據基本法以及《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條款推動實施特首和立法會普選。

  三、在與中央政府官員會談時應當提出與香港自治和自由有關的問題。

  四、敦促香港當局重申香港人民和平集會與示威的權利,以及記者不受阻礙地安全工作的權利。

  五、在與香港官員會談時表達美國對記者安全的關切,敦促香港官員解決對記者施暴和恐嚇記者的未結案件。上述建議幾乎已經將香港視作一個「具政治爭議的地區」,對香港造成的干預負面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第三,以文化教育合作去加強對青年人的影響。

  煽動青年人「反抗暴政」,是美國慣用的政治手段,過去的「顏色革命」已經屢次證明了這種手段的有效性。而在香港,過去四、五年來,不論是反「國教」還是「佔中」、「旺角暴亂」,以及所謂的「港獨」言行,都可以看到有人在幕後操縱、影響甚至是「洗腦」年輕人。而此次的立法會選舉,年輕人亦成為左右選情的關鍵。如果美國要實現其對香港的戰略企圖,那麼,具決定性影響的就是能否以及如何「做好香港青年的工作」。

  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在未來任期內,必定會將「文化及教育交流」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這類的「交流」並非僅僅「交流」而已,實際上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輸出。在「佔中」之前的「港美中心」,以及在香港的各種所謂的「國際組織」,都在進行着類似的工作。受其十多年來的影響,美國的政治價值觀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香港國家民族觀。香港從來都是開放的社會,正常的交流應當鼓勵,但是別有用心的政治煽動,甚至進行「佔中培訓營」、「街頭抗爭領袖交流營」、「民主領袖計劃」等等,都應當令社會引起足夠的警惕。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