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庫在上月進行香港人面對逆境的抗逆力調查,結果發現港人得分不合格,其中象徵刻苦耐勞的基層抗逆能力最低。調查結果令人汗顏。在這個全球生活節奏最快、工時最長、置業負擔最高的城市,局外人時常有個疑問:到底是什麼在支撐着本地人的生活?
新移民會告訴你,他們正在解決生存問題,而不是生活。本地人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財富,人們通常掛在嘴邊的是「獅子山精神」。不過,極具諷刺意味的是,40年後的今天,不僅「獅子山精神」受到質疑,相比父輩一代,港人似乎沒那麼堅強。
從不同的社會階層、職業來分類,我們看到不同的人所面對的困境和壓力。分析認為基層的抗逆能力低,與收入及個人社會網絡不足有關。但令人詫異的是,中產的表現竟然不如夾心階層。受訪者又表示,最常面對的危機,來自事業、學業及經濟危機。
時過境遷,如今香港生活富裕,卻為何難以抵抗人生的逆境?這其中除了有社會結構改變的影響,也有個人的選擇。如今恍有身處亂世之感。對父輩的質疑,讓人以為這是一場世代之爭;對社會未來發展的判斷,成為眾說紛紜,討論似乎失焦。而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資本依然在不停運轉,追逐着財富,以致我們很容易就從高漲的股市或是「補習天王」那令人咋舌的收入中分散注意力。年輕人依舊在尋找向上流的機會,但表現出的態度日漸焦躁。尚未踏入社會的學生抗逆能力下跌,更令人擔憂……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香港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資本主義全球化所面臨的危機。這提醒着整個社會,警惕個人陷入全方位的異化。然而,一個社會的持續發展,總是需要人們達成一致的追求,這種精神財富的積累,同時也是幫助人們抵抗人生逆境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