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在有序開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開放內地資本市場的同時,將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資料圖片
在今年9月4日至5日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之前,G20峰會自2008年11月以來已舉辦了10次。幾乎每次峰會《公報》都提及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原因是貿易保護主義妨礙全球貿易增長,進而拖累世界經濟復甦。但是,峰會共識落實的效果不彰,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狀況亦未改變。2011年至2015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為3.9%、3.2%、3.4%、3.4%和3.2%,呈下行態勢。同期,世界貿易增速分別為5.4%、2.3%、2.4%、2.8%和2.8%,低於世界經濟的增速。相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08年以來,G20經濟體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超過1500項。今年G20杭州峰會《公報》重申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反對保護主義。那麼,G20杭州峰會重申反對保護主義,與以往峰會相比有何不同?
前10次G20峰會,反對保護主義主要聚焦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今年G20杭州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意在推動G20峰會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機制轉型,力促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峰會《公報》明確提出「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參照今年7月G20成都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達成協議的表述「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反對保護主義的內容,已從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拓展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反對保護主義的內容更加全面
一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峰會《公報》明確將減少及不採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8年底,並重申決心實現這一承諾。這一承諾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承諾不採取新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措施;其二,逐步減少和取消已經採取並實施的貿易限制性措施。《公報》還承諾二十國集團將在2016年底前批准《貿易便利化協定》;同意繼續推進多哈回合剩餘議題談判;亦將推進達成《環境產品協定》,在廣泛範圍內削減環境產品關稅。
二是反對投資保護主義。針對一些國家利用規則和手續,技術和環境標準,拒不承認他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乃至國家安全名義設置投資壁壘,峰會《公報》強調促進國際投資開放,促進競爭並營造有利於競爭的環境。《公報》核准了《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指導原則明確政府應避免與跨境投資有關的保護主義,投資政策應為投資者和投資提供有形、無形的法律確定性和強有力的保護,強調不得針對投資設置新障礙等。指導原則強化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着力營造開放、透明和有利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
三是反對金融保護主義。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發達經濟的危機救助措施呈內顧傾向,其通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壓低本國匯率和長期利率,轉嫁內地經濟調整成本的做法,凸顯了金融保護主義。至今,日、歐、英等經濟體仍迷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易引發各國之間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和貿易戰。峰會《公報》強調,匯率的過度波動和無序調整會影響經濟金融穩定,將就匯率進行更緊密地溝通和協調,承諾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將貨幣政策帶來的金融市場動盪、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產生的負面溢出效應降至最低。
四是反對逆全球化思潮。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大趨勢。近年來國際上反對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聲音在提高、範圍在擴大,像英國「脫歐」公投獲勝等。逆全球化潮流其實亦是一種保護主義,將加劇貿易、投資和金融壁壘,不利於世界經濟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峰會《公報》關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為世界經濟增加了不確定性,強調將繼續努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確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機遇、得到公眾普遍支持。
反對保護主義的約束力有所增強
過去G20峰會《公報》提及促進經濟增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屬非約束力共識,各經濟體根據自身利益選擇性適用。這也是G20峰會對應危機有效,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效果不彰的原因。但是,G20杭州峰會《公報》重申反對保護主義則有所不同,其非約束力共識的約束力有所增強。原因如下:
一是峰會加強了開放型貿易和投資機制的建設。當前二十國集團均感受到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下滑帶來的巨大壓力。今年7月,世界貿易組織首次發布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顯示,當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低於趨勢水平。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今年全球投資增速將下降10%至15%。二十國集團亦認識到,國際貿易和投資下滑,表面看是有效需求不足,深層原因則是保護主義。今時今日,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導致「雙輸」局面,必須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
於是,G20貿易部長會議達成《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
峰會《公報》核准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確立了開放型的貿易和投資機制,《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已成為全球首份關於投資政策制定的多邊綱領性文件。峰會積極構建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鞏固多邊貿易和投資體制,釋放全球經貿投資合作潛力,本身就會增強反對保護主義的約束力。
二是峰會支持國際機構監督及加強成員國政策溝通協調。峰會《公報》明確,支持世貿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和經合組織,對反對保護主義的有關舉措予以監督。峰會《公報》承諾,就匯率進行更緊密地溝通和協調,避免競爭性貶值。在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具有針對性,既是對G20成員國自身行為的一個約束,也可對非G20成員國起到表率作用,可抑制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和貿易戰。
三是中國以實際行動力促G20成為行動隊而非清談館。其一,中國承諾開放市場。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大放寬外商投資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在有序開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開放內地資本市場的同時,將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其二,中國承諾去產能,主動調節供求關係。鋼鐵和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中國在呼籲組建關於鋼鐵產能過剩的全球論壇的同時,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擬用五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用三到五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其三,中國支持國際稅收合作,建立一個全球公平和現代化的國際稅收體系,以稅收確定性促進貿易和投資。中國願作出自身貢獻,成立一個旨在開展國際稅收政策設計和研究的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其四,中美雙方舉行的《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在創建非歧視、透明、開放的投資體制下,雙方在負面清單領域的差距大幅縮小。中國一系列實際行動的示範作用,將促峰會共識產生一定約束力。
至於G20杭州峰會反對各種形式保護主義的作用和影響,筆者預計,與以往峰會相比亦將有很大不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