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杭州共識推動全球化浪潮

時間:2016-09-12 03:15:32來源:大公網

  G20杭州峰會公報力圖展現主要經濟體攜手推進全球化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全球化都是由西方主導和大力推動的,或者可以簡單的說─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即西方文明把非西方文明納入由其主導的全球市場、供應鏈和價值觀體系的過程。如今則是中國高舉全球化大旗,積極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可謂滄海桑田。

  全球化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鑒於不少在西子湖畔信誓旦旦的大統領們,很快可能將會紛紛離開權力的中心,因此這份誓言的可靠性有待時間的檢驗:不管是在短期的全球宏觀政策協調方面,還是中期的投資與貿易自由化,以及相應的全球治理結構的改革方面,抑或是更為長遠的創新驅動和可持續發展規劃落實方面。

  從「全球化1.0」大航海時代的閉關鎖國,到「全球化2.0時代」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大分流和被邊緣化,再到「全球化3.0時代」全力加入世界工廠,中國以極大的投入和代價進行和平的原始積累。中國於1978年通過改革開放開始了重歸世界之旅,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很多人歸功於改革,其實筆者倒是覺得開放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當然改革與開放在精神上是共通的。改革是市場化導向,而開放則是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的市場化,那就是全球化,最高層次的市場化。某種意義上,改革就是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而這無疑是中國獲取成功的必要條件。當下中國如此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特色大國外交密集深入,對外關係構建縱橫捭闔,全球戰略思想正在推陳出新。

  實現人幣國際化戰略

  2015年3月,中國正式推出「一帶一路」規劃,不難發現它與聯合國發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着相似的願景和基本原則。特別是「一帶一路」規劃確定五個優先領域,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幾乎完全對應的支撐了議程中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169個具體目標。

  因此某種程度上,「一帶一路」甚至可視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一個有效子集和鼓舞人心的具體行動方案。這正是在吸取舊秩序的經驗和教訓─「全球化4.0」不是要塑造一個平行的霸權結構,相反它只是要改進「全球化3.0」中「有錢任性,有權任性」的缺陷。這也是「先邊緣再中心,先增量再存量」的中國自身改革經驗的發揮和靈感的閃現。中國需要在「全球化4.0」時代再次校正國家戰略,重新定義其對外利益交換的格局、可行的策略、適當的貢獻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理念。

  在升級了的「全球化4.0」版本中,中國必然會有全新的對外利益交換格局和攻略─以貿易加深跨國經濟聯繫,以投資輸出產能和資本,並在這兩個過程嫁接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最終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會伴隨着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而提升。中國可以在維持原來的大循環,即傳統的三個世界資源國、消費國、生產國的格局一段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全力布局小循環:即以中國為核心─周邊國─資源國─外包國─科技國(美國)─品牌國(歐洲)的新價值鏈和新動力格局,進而突破世界原來的僵化格局,打破以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為主的循環圈,從輸出廉價的中國製造,升級到輸出工程、服務、產能、投資和資本,以至最終的貨幣─即人民幣國際化,參與全球貨幣競合。

  中國的擔當必然有着現實主義的態度,努力的方向就是在G20平台上得到各主要經濟體的原則上的認可。全球希望作為主席國的中國能像應對金融危機之初,凝聚G20所有成員的共識,並提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案,協調和引領G20成員從根本上重振世界經濟,大力推動結構化改革,解決困擾各國和地區的深層次矛盾,實現G20作為全球經濟首要的治理協調平台的成功轉型。當此世界未來的十字路口,唯有中國貢獻和大國認可的杭州共識和西湖框架才能再度推進新一輪的全球化增長浪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