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陳凱倫的母親巢湘玲(左)與父親陳亮明(右)。右圖:陳凱倫身後的大樹旁,正是她母親巢湘玲當年的情報站所在地。
在中國抗戰的歷史長卷中,香港雖淪陷於日寇之手,但香港市民從未屈服,一直用不同方式奮勇抗戰。
80多年前,一場文化名人大營救震驚世人。中共地下黨員與愛國青年巧妙配合,將800多位文化名人、民主人士安全送出香港,創造了一齣救亡奇跡。
從放哨的少年到參與秘密行動的戰士,香港市民積極投身抗戰,他們的故事見證着這片土地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正如東縱後人所說:保家衛國,香港人從未缺席!\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文) 麥潤田(圖) 融媒組(視頻)
「我們東縱後人,就是不能讓人給看扁了。」《大公報》記者第一次跟陳凱倫女士長談,是在去往長洲的渡輪上,當日香港發出黃雨警報,風高浪急,74歲的陳女士握着記者的手侃侃而談。
父母投身抗日 戰火共諧連理
「我身體跟我母親一樣好。」陳凱倫說,「她剛生完姐姐12天就被日軍關入監獄,雖受盡折磨,卻也幸運的沒有落下病根,96歲才離世。」船艙外電閃雷鳴,陳凱倫說得雲淡風輕。
陳凱倫的母親巢湘玲,自幼追隨哥哥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哥哥於港督府工作,同時作為一名中共地下黨員,他的家也成為了粵南省委的聯絡點。省委同志們來開會時,十幾歲的巢湘玲假裝周圍玩耍,幫手放哨。當被問及母親做這些工作時的確切年齡時,陳凱倫笑着說,由於當時的法律規定,16歲以下被抓不會入罪,所以母親「16歲」了好多年,以至於最後不太記得自己的確切年紀。
1939年,在抗日戰爭最高潮時,香港學生賑濟會組織大批香港青年,北上湛江等地宣傳抗日。在此團中,巢湘玲與來自長洲的抗日青年陳亮明相識,後結為夫妻。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不久,身為地下黨員的兩人便分別參與了秘密大營救。
扮外甥女 送名導蔡楚生撤離
巢湘玲接到任務,要協助陳曼雲(黨內同志)掩護著名導演蔡楚生撤出香港。當時蔡楚生已在港執導多部影劇,是島中名人,易被認出,處境十分危險,要求巢湘玲盡快將其護送至九龍,再由其他同志轉移內地。作為電影導演的蔡楚生深諳化妝之道,他將自己扮成一位失明老人,認作巢湘玲的舅舅,陳曼雲則「飾演」大家姐。「兩姐妹」自幼喪母,由舅舅撫養長大,如今戰事爆發,舅舅失業,按照當局「歸鄉運動」的要求,一起疏散回鄉。
幾天後,陳曼雲帶巢湘玲來到筲箕灣小巷中一間已經停業的藤店裏,見到「舅舅」時,巢湘玲知道,該是自己「出場」了。三人混入難民人群,隊伍龐大而沉默。每到哨崗,「大家姐」便向前用日語與日軍攀談,分散敵人的注意後,巢湘玲便趁機從旁混過去。一些「偽警察」見到家姐會日語,便也不敢輕易刁難。最終幸運地將「舅舅」送至指定碼頭。
當時全港的地下黨就是這樣分批將800位文化名人、民主人士等送出香港,「由於是秘密大營救,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護送的人是誰,他們下一段誰來接應,如何成行,這些都是絕不能問,也絕不能說的秘密。」陳凱倫說。
在日寇司令部旁設情報站
走在長洲錯綜複雜的小巷裏,陳凱倫健步如飛,突然在一顆大樹旁停下,神秘地說:「這棵樹旁邊就是母親的情報站,雖然老房拆了,但她認得這棵樹。」陳凱倫又指了指左邊30米處的紅色建築:「那邊就是日軍的司令部。你知道為什麼要將情報站設置到司令部的旁邊嗎?」「我媽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她爽朗地笑着,正午的陽光透過樹蔭照在她身上,三五遊客吃着雪糕吵鬧着經過。
1942年,巢湘玲隨陳亮明到大嶼山,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並建立了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陳亮明任指導員。其間,陳亮明負責安排港九大隊副大隊長魯風至大嶼山養病,也參與指揮了夜襲大澳鎮偽警察局等多項重要戰鬥。日軍懸賞抓捕不到陳亮明,便逮捕了巢湘玲,他們剛出生12天的第一個孩子也因此夭折。陳凱倫說,後來由於證據不足以證明她就是陳亮明的妻子,日軍亦想跟蹤她找到陳亮明,四個月後放了巢湘玲。「多年的地下黨經驗讓母親馬上制定了逃脫計劃,她先騙日軍說要回長洲,但在船艙門關閉的前一刻跳下船逃脫了。」
下了船,記者跟陳女士道別,感謝她遠道而來的講述,她答道:「我今年已經74歲了,只爭朝夕。」陳凱倫倡議在長洲建立秘密大營救紀念館,在大嶼山上豎立一座港九獨立大隊紀念碑。「希望讓當年浴血奮戰的戰士能在香港有個『家』。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隊員基本上都是香港人,要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香港人源遠流長的愛國情懷。」她有點累了,挽着我的手,慢慢走着:「在那場大營救中有無數的無名英雄。我要抓緊時間讓更多的人知道─保家衛國,香港人從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