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首隻人民幣計價的SDR債券獲得境內外50家機構認購\資料圖片
本周三(8月31日),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首隻SDR(特別提款權)債券。首期發行規模為5億SDR(合46.6億元),期限為三年,以SDR計價,但以人民幣結算,該債券發行利率為0.49%,認購倍數達到2.47倍,吸引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境內投資者以及境外貨幣當局、國際開發機構等約50家機構的認購。
低利率是本次SDR債券首發的最大亮點。本期發行利率接近世行指引利率0.4%至0.7%的下限,遠低於中國三年期國債收益率2.4275%,僅約比SDR各貨幣政府債券收益率的加權平均高5個基點。作為新的投資工具,預計SDR債券將主要由投資者持有到期,流動性較差。考慮到對流動性溢價的要求,這麼低的發行利率有些超出預期,也是此次發行的最大亮點。
SDR債券將豐富中國金融市場工具,但其直接影響較為有限。SDR債券提供一個預設的多元債券組合,與人民幣債券相比,它能夠降低匯率和利率風險。在目前存在資本管制的情況下,它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配置外匯資產而不涉及跨境資本流動的途徑。當預期人民幣升值但又沒有途徑去境外發行美元債時,中國企業未來甚至也可以考慮發行SDR債券。
人幣使用範圍擴張
中國已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了銀行間市場,該債券還代表投資中國的一種新方式,尤其對需要SDR產品以對沖SDR負債的投資者(如國外儲備管理機構)具有吸引力。但SDR在私人部門中的使用仍然非常有限,市場參與者還需面對SDR貨幣籃子每五年進行一次的可能調整。這些問題的複雜性將大大限制SDR市場的發展。
發展SDR市場對人民幣和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首批債券的利息和本金支付都以人民幣結算,這將增加人民幣在金融結算中的使用;對沖SDR敞口必然也要增加對包括人民幣在內SDR貨幣的使用。雖然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對美元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但是人民幣有足夠的空間和潛力在國際交易中獲得更廣泛的使用,尤其考慮到其背後這麼大的經濟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