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深港通啟動市場開放再加速

時間:2016-08-18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深股通開通初期,僅限香港的機構專業投資者可以買賣創業板股票,其他投資者則需要等待後續安排才能交易創業板股票

  中國國務院周二(16日)宣布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內地和香港證券監管機構隨後發布聯合公告,對「深港通」的啟動和「滬港通」的推進作了進一步說明,預計四個月後即最快年底前有望正式實施。「深港通」的推出是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舉措,表明國家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也意味着中國短期內已走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金融市場波動,以及擔憂經濟硬着陸的陰影。「深港通」的實施將對兩地市場情緒和投資者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對港股影響大於A股,但正如「滬港通」經驗表明,兩地市場估值差異短期內恐難以消除。/中銀國際研究部宏觀經濟分析師 葉丙南 張婉

  按照兩地監管機構《聯合公告》,未來「深港通」和「滬港通」將不再設總額度限制,只是存在每日額度限制,即滬股通/深股通為130億元(人民幣,下同),港股通為105億元;深股通的投資標的包括市值60億元及以上的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則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港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市值50億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深股通開通初期,僅限香港的機構專業投資者可以買賣深交所創業板股票,其他投資者則需要等待後續安排才能交易深交所創業板股票,「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的合格投資與「滬港通」的規定相同,即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等待「深港通」正式運行一段時間後,交易品種將拓寬至交易型開放式基金。

  「十三五」規劃要求「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中國央行在2015年6月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中提出,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包括完善「滬港通」和推出「深港通」,允許非居民在境內發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產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整體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表達人幣國際化決心

  自去年6月份至今,中國貨幣當局為推動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推出了一系列資本項目開放措施,包括向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人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內地和香港基金互認和實施全口徑的跨境資本宏觀審慎管理等。在今年9月份G20杭州峰會和10月份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前夕,中國政府啟動「深港通」意在兌現承諾,向國際社會釋放中國將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對於提升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預期具有積極意義。

  「深港通」啟動預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金融市場波動和經濟硬着陸擔憂在短期內基本消除,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宏觀政策的信心有所提升。

  貨幣政策轉向去槓桿

  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經濟在短期內降中趨穩,二季度GDP增長超出預期,美聯儲升息預期有所弱化,國內外金融市場顯著回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逐漸形成「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定價機制,經歷英國脫歐公投、土耳其軍事政變等政治事件衝擊,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整體上保持基本穩定,資本流出壓力明顯緩解。

  境內外環境在短期內更趨穩定,為政策當局推出「深港通」營造了較好條件,貨幣政策的重心似已從短期穩定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波動,轉向中期內控制槓桿、防止系統性債務風險和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7月份剛剛結束的G20央行和財長會議上,全球經濟決策者們對「僅靠貨幣政策無法實現經濟的均衡增長」達成共識,結構性改革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也被寄予了重塑全球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眾望。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房地產在經過前期寬鬆政策的刺激後再度出現放緩跡象,產能過剩、結構性通縮和對經濟前景悲觀預期仍制約着私人部門資本支出,收入增長放緩也影響到居民消費擴張。在國際市場上,美聯儲仍有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中國貨幣政策可能仍需要在促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兼顧穩定經濟增長,但短期內進一步大幅寬鬆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對港股影響大於A股

  「深港通」將對兩地股票市場情緒、投資者結構和交易行為產生一定影響。「深港通」和「滬港通」借助香港這一國際資本的自由港作為中轉站,向境外投資人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人民幣投資產品,有利於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改善內地股票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結構,而港股市場較低的估值水平與內地家庭日益增長的境外資產配置需求相結合,有助於擴大香港資本市場的參與主體,改善當前香港資本市場以海外投資者為主體的結構,穩定資金來源,提高市場流動性,增加對國際資本衝擊的抵抗能力。

  總體來看,由於目前港股的日均成交量500至600億港元,A股日均成交量5000至6000億元人民幣,「深港通」實施對港股的影響將明顯大於對A股影響。

  但從「滬港通」經驗來看,兩地市場估值差異短期內恐難以消除,因為這種估值差異由兩地經濟環境、貨幣體制、股票市場制度和投資者結構所決定。A股市場受內地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取向影響,一級發行在量價方面受到嚴格管制,缺乏真正退市制度,二級交易存在漲跌停板和「T+1」限制,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超過60%,而H股受內地和海外經濟周期、美國貨幣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股票市場發行和交易比較自由,機構投資者交易佔比超過70%。

  從中長期來看,「深港通」的啟動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而在內地對外開放中跨境貿易和投資規模的擴大帶來的人民幣需求業務,不僅是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天然動力,更是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所在。「深港通」的啟動豐富了香港市場的人民幣資產,深化了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鞏固了香港作為內地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超級聯繫人」的作用,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