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今年初接受報章專訪談及今年香港樓價問題時,清晰表明只是升市中的正常調整,由於調控措施(俗稱辣招)的影響,樓市創新高價和新低價會同時出現,原因是辣招和量化寬鬆至負利率已嚴重扭曲市場,滿腹經綸的經濟學者也作出不了正確判斷,更何況是升斗市民呢。
學者由○八年開始每年說跌三、五、七成至今,今年從去年高峰回調了15%便沾沾自喜,他們奉經濟學中的模型為神明,在投資學中有一個大多數人都採用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通常以無風險的政府債券作為計算系數,在正常的情況下,利率是正數問題不大,但遇上多年來不停的量化寬鬆(QE),問題便出來了。
國債有些已降至負利率,即購入一百萬元債券,到期日只能取回九十多萬元,若把CAPM輸入負利率,答案便出不來。查實只要運用普通常識去做投資判斷便可以,誰不知當學者少了複雜的工具便會手足無措。其實,簡簡單單的買樓或資產,每年便有三厘的回報,遠較買入負利息的債券來得理性。
在英國公投脫歐後,資金重新配置,一窩蜂擁向REITs並創出新高,這意味着房地產即香港樓價會突破去年高點再創新高,隨後買家再次出動,近日大行已紛紛更改全年的預測,由下調三四成的目標價,改為持平或輕微上升,即調整已經結束。
筆者相信一旦破頂,便會出現恐慌性購入,人自以為充滿理性,但其實只是群體動物,一致性的行動在心理學上才會有安全感,破頂後再升兩、三成絕無懸念,即中原指數破了頂後會直指180至190點(現在是131點)。
筆者預言明年買家會比現在更難上車,因為政府會再度加強調控措施(再加辣),買賣再次陷入冰封,地產代理好好珍惜今次暢旺成交,好天收埋落雨柴,記着聖經中「七隻肥牛、七隻瘦牛」的寓言故事,明年又要緊勒褲頭。
買家若真的有需要便要把握機會,明年可能要更多首期,壓力測試比目前更嚴苛,這是筆者善意忠告,絕無為發展商抬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