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亞洲基建資金缺口急增

時間:2016-07-06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胡曉煉稱,中國進出口銀行近年投資的基建設施項目近70個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市場原本估計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在2010至2020年期間將達到8.2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格羅夫說,據最新估算,資金缺口將顯著增加。中國其中兩家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都說,市場上根本不缺乏投資項目,最重要反而是「選對項目」。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昨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時說,基礎設施的投資期限很長,故一般由政府主導;不過,很多國家的政府卻面對現實問題,例如財力不足,或者融資能力有限,故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可發揮重要作用。

  她續說,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中國的政策性銀行之一,一向積極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融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貸款規模,已經超過800億美元。自2014年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投資的基建設施項目接近70個,當中約70%為鐵路、公路、機場、航運、電力和通訊設施。

  隨?由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成立,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市場關注人民幣在基建投資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

  國家開發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鄭之傑表示,人民幣現時仍不是國際上的主要交易貨幣,短期內主要視乎項目涉及的中國因素而定,例如在中國採購的所需金額等;長期而言,若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得較為完善,例如交易量較大、交易品種較為豐富,使用人民幣做投資和交易會相對較好。

  鄭之傑續說,國開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累計支持項目逾600個,涉及能源、交通、基建、礦產和農業項目;承諾貸款近2,000億美元,貸款餘額1,156億美元。此外,國開行累計發放約1,300億元境外人民幣貸款,並於境外發行280億元人民幣債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