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一望遼闊\李 夢

時間:2025-11-20 05:02:12來源:大公报

  圖:頡元芳畫作《遠方》。\作者供圖

  當代中國水彩取材多元,既有描摹城市與自然山水的風景畫作,也有人物肖像和靜物作品,亦常見以水彩為媒的抽象創作,風格多變,各有姿彩。近日,在中國美術館欣賞內蒙古水彩畫家頡元芳的個展「遠方」,從四十多幅水彩畫作中見到這位自北疆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如何透過紙筆與色彩,鋪展她心中的家園故鄉。

  一入展場,便被《遠方》一畫吸引。這件大尺幅畫作曾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斬獲金獎。畫面內容並不繁複,身着蒙古族服飾的一男一女佔去畫幅前景大半,相伴而立,凝神望向前方。背景簡約,一望無垠平原上隱約見到河水蜿蜒,靜靜流淌。畫家巧妙以側面剪影呈現畫中人物,線條利落而有力量;用紅、藍、綠等高飽和度的大面積色塊描畫人物衣飾,生動卻又不顯浮誇,由此傳遞出草原牧民性格中的淳樸與沉實。

  不論《遠方》抑或今次展出的其他畫作如搏克手系列、那達慕系列等,皆是頡元芳常年深入鄉間採風的成果。對於生長於斯的故鄉,她充滿眷戀,並渴望以繪畫抒寫所見及所感。我們讀劉亮程或李娟的散文,書中那些質樸真純的文字讓我們對遼遠的新疆充滿嚮往,而看頡元芳的畫,則讓我們對內蒙古的廣袤草原,對草原的晨昏與四季,以及牧民與這片土地的相伴相守,有了更為直觀也更親切的體認。我們每每用清透與輕盈形容水彩畫的質感,而在頡元芳的作品中,水彩這一媒材的質感為之一變,變得更厚重深沉、更有力量,與畫中牧民日復一日的勞作與生活的基調和底色更為契合,也尤能展示北地草原山川風物的厚樸與蒼茫。

  誠如畫家本人所言,「遠方」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對「未知的探尋,對美好的寄託,對生命本真的回歸」。細讀這些畫作,宛若步入一場返鄉的旅程,於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中回溯而上,尋找曾經的羈絆與慰藉。在展廳流連時,我想起黑人畫家雅各布勞倫斯(Jacob Lawrence)用大面積色塊和冷暖色的鮮明對撞,描畫黑人族群對新大陸的嚮往;法國人高更在大溪地的異鄉,找尋愛與原初生命力的熱望。無論中西,無論風格媒材如何,畫家們對畫中人性情的敏銳捕捉,以及對生命本源的求索和觀照,始終如一。

  牧人迎風而立,或舞或樂,在廣袤之間。久居喧鬧擁擠城市的我,難得的,在這場展覽中,一望遼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