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在羽毛球賽場,AI直播相機可自動捕捉高光瞬間並統計數據,為裁判提供精準輔助。圖為全運會羽毛球男子團體決3-4名比賽現場。\新華社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粵港澳三地開展得如火如荼。本屆全運會不僅是中國體育界的頂級盛會,更成為智慧科技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的試驗場。大灣區智慧場館建設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為觀眾打造沉浸式觀賽新體驗,以創新科技重塑賽事服務模式。
深圳體育中心構建的智能管理系統,用AI算法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在廣州體育館,AR導航系統實時推送最優路徑至觀眾手機。競技公平方面,在羽毛球賽場,AI直播相機可自動捕捉高光瞬間並統計數據,為裁判提供精準輔助。\大公報記者 李薇
深圳和廣州的體育場館改造堪稱大灣區智慧場館建設的典範。
3D視覺閘機 0.3秒完成人證核驗
深圳體育中心通過「i深體」小程序實現AR導航找座位、360度自由視角觀賽等功能,徹底破解了「錯過精彩瞬間無法回看」的觀賽痛點。場館內1707個無線網絡接入點、4707個5G探頭織就「雙千兆」網絡,解決了「以往大家去看比賽時,在場地內朋友圈總是發不出去的痛點。」
深圳市體育中心場館智慧化負責人張柱山表示。結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圳體育中心構建起覆蓋6.8萬平方米建築群的智能管理系統。例如,空調能耗偏差超5%自動預警,消防通道堵塞20秒內觸發警報,實現「一屏統攬、一鍵調度」的精細化管理。
廣州體育館的改造則聚焦「全場景智慧化」與「全齡段無障礙」。這座建成於2001年的場館,曾面臨設備老化、無障礙設施缺失等問題。改造後,場館入口的3D視覺閘機可在0.3秒內完成人證核驗,AR導航系統實時推送最優路徑至觀眾手機,2000餘個AI攝像頭組成「天眼網絡」,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並自動觸發應急方案。
智能起跑監測 誤差不大於1毫秒
競技公平的保障體系也因高科技手段實現質的飛躍。深圳體育中心通過AI導航、智能助行設備等技術,構建起全流程無障礙服務體系。
例如,在羽毛球賽場,AI直播相機可自動捕捉高光瞬間並統計數據,為裁判提供精準輔助;田徑賽事中,AI智能起跑監測系統檢測誤差不大於1毫秒,大幅提升判罰準確率。
作為殘特奧會無障礙環境示範場館,廣深兩地場館在升級中也充分體現「全鏈關懷」標準。廣州體育館在改造中完善了從停車場到場館各出入口,從公共區域到競賽區域的可訪問性和安全性,場館內外均配備了無障礙查詢屏、無障礙智能服務樁等。
同時,設置無障礙服務中心,該中心可為殘疾人提供手語、語音文字等服務,也可以直接按鈴呼叫服務人員幫助。深圳殘特奧會場館的科技加持也凸顯了深圳在科技創新中的人文溫度。
目前所有競賽場館均完成無障礙專項改造,結合AI導航、智能助行設備等技術,構建起全流程無障礙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