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交所研究推行「債券通」
港交所的三年計劃中,主要是探討如何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為香港及內地建立互聯互通的投資渠道,當中涉及聯繫兩地的股市、商品以及定息產品的「三個通」。其中,「三通」中的定息產品對投資者較陌生,同時亦較遲發展。不過,由於內地企業在走出去時需要不同的融資渠道,有關的互聯互通相信會慢慢成形,以配合市場需求。
隨?內地企業和投資者「出海」,投資的步伐也在加快。內地投資者需要全球分散投資配置,包括保險公司、養老金等在內的一些內地投資者已經率先開始關注海外債券市場。不少內地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或併購時也需要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並管理好匯率風險,有關變化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就幫助企業管理人民幣的波動,目前港交所有多種貨幣兌人民幣的期貨合約,料將來會推出更多人民幣期貨產品。相信隨?產品的增加,將來亦會直接建立有關產品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本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至於債券市場上,港交所亦提出了「債券通」的概念,初步構思為雙向模式,包括境內和境外。境內方面,內地債券交易大多集中在場外交易,即銀行間債券市場。因此,為方便海外投資者參與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主要?眼點。境外方面,香港本身欠缺大型國債發行人,恐怕吸引力不足。故或與國際平台合作,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更多不同類型的國際債券,而交易及結算則仍然在香港進行。
雖然在「債券通」方面,本港過去沒有發展經驗與基礎,也不具備獨特優勢。但從金融中心的長期發展來看,透過「債券通」為香港引來足夠的投資者和流動性,故必須邁出這一步,找到好的合作模式,以可控的投資、合理的定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