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交所醞釀推出「新股通」

時間:2016-07-02 03:15:21來源:大公網

  目前的「滬港通」其實並非最終版本,除了增加可投資的股數外,港交所亦提出了「新股通」作為一種滬港通延伸方式,雖然港交所仍稱只在研究中,但相信推出後將豐富香港市場的流通量,吸引海外知名企業大規模來港上市,同時亦有助內地投資者實現財富的全球配置。

  互相認購對方新股

  新股通主要目的是為香港及內地市場的投資者都可以在未來申購對方市場發行的新股,包括IPO和新股增發。具體可以分為,容許內地投資者認購香港新股(內投外)和允許國際投資者從香港認購內地新股(外投內),並為內地的新股市場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對香港而言,新股通能讓國際投資者有多一個渠道投資內地資產,增加香港的投資吸引力。同時,對內地而言,則可以幫助內地公司引入更多國際機構投資者,改善投資者結構,完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

  不過,要推行新股通,目前最大的障礙並非監管條例,而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亦希望設立「國際板」,希望吸引國際公司直接在內地上市。因為若「國際板」能在中短期內實現,港交所提出的新股通「內投外」就不一定特別受內地交易所的歡迎。反之,若內地國際板在中短期內不容易實現,基於滬港通模式的新股通就可以為內地提供一種新的「國際板」路徑。

  至於監管的問題上,可分為兩部分,就如「滬港通」亦分為北向及南向的監管問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在「內投外」方面,香港應該不存在法律障礙,但需要內地證監會的許可。目前的滬港通監管規則中已經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對內地投資者增發新股的條款,其實認購公司增發的股票和首次上市發行的股票並沒有本質區別,如果未來內地監管機構能夠再向前一步,將股票通模式從允許認購增發新股到允許認購IPO新股,新股通的南向之旅就暢通了。

  符合資本開放策略

  而新股通的「外投內」,在內地並無法律障礙,因為這些公司在內地上市、受內地監管,在香港如果僅對專業投資者開放也無重大監管顧慮。內地一直希望吸引海外機構投資者,允許國際投資者認購A股市場的新股符合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方向。香港目前的監管法規允許在香港以外市場上市的公司向香港的專業投資者發售新股,只是出於投資者保護的考慮不允許它們在香港對普通散戶定向發售。因此,如果新股通「外投內」僅對專業投資者開放,相信香港監管機構的顧慮會比較低。如果新股通的「外投內」要對香港的散戶投資者開放,必須在香港的監管法規調整後才能實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