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融資貴是元兇?─中國經濟低迷主因探略

時間:2016-06-21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根據觀察數據分析,2012年及其之後,第二產業便開始低於整體經濟增速/中新社

  近年來,「融資貴」一直被媒體廣泛地渲染為是造成中國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在現實的調查中,也的確有不少企業如是說。但是,這種調查顯然無法避免統計學上的「樣本選擇性偏差」:用錢的人總是希望成本越低越好,特別對盈利能力弱、槓桿率越高的企業,就越發如此。/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對於現象的認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經常自覺不自覺會出現的問題。所以,從微觀個體層面看不清的東西,如能跳出來從宏觀層面觀察,有時候反倒有可能看出個眉目來。

  第二產業下行明顯

  從配圖一提供的2007年以來的資料顯示,在中國經濟總體放緩的背景下,第一產業卻保持了平穩(雖然其增速一直比經濟總體增速低);第三產業在2012年之前有所放緩,但2012年及其之後不僅不再跟隨經濟整體下降,反倒還高於經濟整體增速(2012年以來的第三產業增速在7.5%-8.5%之間);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2012年及其之後便開始低於整體經濟增速。換言之,當前中國經濟所存在的下行壓力,並非來自於所有產業,而其實是第二產業。

  其實,正是這種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增速的分叉,形成了當前中國宏觀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佔比不斷下降、第三產業佔比持續上升態勢的原因。從中國商業銀行貸款的結構分布來看,大約有七到八成左右的貸款是配置在了第二產業(建築業屬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因為缺少抵押物,商業銀行投放的貸款並不是很多。然而,目前呈現的情況卻是,過去貸款投放最多的第二產業目前下行壓力最大,而過去貸款投放較少的第三產業目前卻表現最好。這顯然是「融資貴是中國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的流行邏輯所解釋不通的。

  融資成本歷史最低

  2013年之後,隨?貨幣政策的調整,到目前企業的融資成本大致已下降到了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附近。

  從基準利率來看,目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都已下調到了1988年9月1日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考慮到貸款利率的浮動限制已完全放開,因此對貸款利率更為真實的反映,應該是考慮商業銀行利率上下浮動之後實際操作中執行的利率,即「貸款加權利率:一般性貸款」。

  配圖二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商業銀行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2016年第一季度為5.67%,已達歷史最低水平。反映到作為融資主體企業的報表層面,就是2015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息支出」累計同比加速放緩,並最終在2015年第二季度進入負增長,目前已接近負10%,為2000年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大降幅;財務費用累計同比增速也已進入下跌區間,跌幅接近歷史最低。

  企業稅負重問題嚴峻

  單純的利息支出和財務費用增速的考察,無法剔除規模因素的干擾,因為隨?企業規模的增大,其利息和財務費用的支出規模通常也會增加。為此,我們再換個角度來觀察企業是否真正面臨「融資貴」的問題,即計算工業企業主要成本費用相對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

  配圖三提供測算結果顯示,目前「利率支出/主營業務收入」和「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收入」都處在2000年有公開數據以來的歷史較低水平。與之對應,「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今年5月9日的《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中才明確表示:「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