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行維持今年GDP增6.8%預期

時間:2016-06-09 03:16:0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央行發表半年更新的《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的論文上調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增速,由原先預期分別上升10.8%及1.7%,調高至上升11%及2.4%,但調低了社會消費零售及外貿數據的表現。文章指出,在考慮內地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加大和繼續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假設前提下,由於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加快帶來的正面影響基本對沖了貿易順差減速帶來的負面影響,維持今年GDP增速6.8%的預期不變。

  下調零售外貿表現

  該論文由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央行研究局人員及中國央行福州中心支行研究人員王偉斌撰寫。論文指出,今年前四個月進出口累計增速低於原先預期,而房地產和基建增速開始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反彈速度明顯快於預期,但民間投資則繼續放緩。總體看經濟運行顯示出一些積極變化,結構調整繼續取得進展,市場預期有所改善,但下行壓力繼續存在。

  論文稱,支持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包括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基建增速出現明顯復甦;工業企業利潤有所恢復,下半年製造業投資有望企穩;宏觀經濟對穩增長的支持。帶來經濟下行壓力的風險因素則有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弱於預期,對內地出口構成下行壓力;股票市場大幅波動等多種因素或對消費形成干擾;關注隨?去槓桿、去產能政策的發力,債務違約風險或逐步增加,若短期內違約事件過於頻繁,也可能造成信用利差上升過快,降低企業融資,使剛顯現的脆弱經濟復甦態勢難以為繼。

  在綜合考慮近期及未來大宗商品和食品價格走勢、宏觀政策滯後影響和產出缺口變動等因素,論文中將今年CPI預測上調0.7個百分點至2.4%,同時維持全年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降1.8%的預測不變。

  論文指,上述預測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包括房地產投資復甦能否持續,製造業投資能否如預期企穩。尤其是民間投資仍低,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有待增強。國際方面,也關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對國際資本流動格局和對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影響。

  此外,針對企業去槓桿對經濟的影響,論文中明確,國際實證表明,在去槓桿過程開始前二至三年,往往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此後幾年經濟增速會逐漸反彈。但如果對“殭屍企業”的清理能夠做到有序可控,股權市場的融資功能能夠得到較快恢復,“債轉股”所面臨的制度障礙能夠得到順利解決,“投貸聯動”試點能夠取得積極成效並逐步擴圍等,則去槓桿的短期負面影響或能得到有效控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