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滯脹危機乍現,關稅成本已逐步反映在家品、電子產品及食品上。
被視為支持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高市早苗料成為日本首相,可能進一步衝擊日債,繼而拖累美歐債市。有歐資大行的調查顯示,市場認為五大債務高危的發達國,分別是法國、英國、美國、日本及意大利,近期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價同時受壓,予人山雨欲來的感覺。
環球股市炒作美國減息而不斷衝高,但市場風險不低,其中美歐日債務風險加劇,已引起市場憂慮,多國債市出現沽壓,債息處於多年高位。值得留意,德意志銀行在9月22日至25日進行調查,回覆者認為債務最高危的發展國為法國,可能兩年內爆發債務危機,跟着是英國與美國,之後為日本及意大利。
事實上,法國政治不穩,總理頻換人,削弱應對債務及經濟問題的能力,今年第二季法國公共債務達到破紀錄的3.4萬億歐元,折合4萬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6%。目前法國公共債務與GDP之比處於歐元區的第三高,僅低於意大利及希臘。
現時市場關注美國政府持續停擺,不但加劇美債跌勢,還會拖冧歐日債市,出現火燒連環船的險情。與此同時,特朗普關稅政策受到訴訟挑戰,可能要退還已收取額外關稅,財政及債務危機會一觸即發,令美國長期國債價格下跌、債息抽升,聯儲局大幅減息也難以打救美債。聯儲局上月減息,按理有助紓解美國國債的沽壓,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美債沽售壓力持續,其中30年美債息依然高企4.2厘,形勢兇險,全球加緊做好應對準備,各國央行、退休基金加快減持美債。同時,特朗普關稅政策遭到訴訟挑戰,最壞情況是向各國退還加徵的關稅,拖累美債。
發達經濟體無序舉債
另外,市場開始關注歐元區、英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債務規模不斷膨脹的問題,以致主權債價下跌,個別債息升至近30年最高,甚至創歷來新高,尤其是一向嚴守財政紀律的德國,也計劃通過財政擴張手段,力求逆轉疲弱經濟。換言之,目前美歐日等國同時增加發債,一起爭奪市場買家。
其實,美國持續入不敷出,繼續瘋狂發新債,公共債務規模達到38萬億美元,加上歐元區、英國、日本亦相繼增加政府開支、發債谷經濟,結果發達國新債供應過多,令市場消化不來,債市受壓。今年9月2日,全球發行具投資級別債券總值900億美元,創新高,其中逾半來自歐洲發行人,達496億歐元(折合577億美元)。由此可見歐元區新債供應量特大,以致德國、法國、英國30年期國債息曾升上3.42厘、4.52厘及5.72厘,創14年至27年新高,其中英國30年債券拍賣,認購規模為三年來最少,反映市場異常擔憂英債風險。
留意日財策幣策變化
至於日本30年期國債亦一度高見3.28厘,創歷來新高,除了公共債務佔GDP比重高達250%外,日本亦受政治不穩影響,自民黨總裁選舉有結果,被視為支持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高市早苗勝出,料成為日本首名女首相,市場關注日貨幣財政政策變化。另外,關稅政策影響下,美滯脹危機乍現,零售商紛表示關稅成本已逐步反映在家品、電子產品及食品上,通脹高企、增長呆滯時代將至,美國債凶多吉少。
當前美歐日債市投資信心脆弱,美債沽售持續,料禍延歐日債市,主權債風暴隨時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