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5十大傑出青年名單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主辦的「2025年十大傑出青年選舉」昨日(2日)公布結果,十位獲選者來自不同界別,但都有着熱愛香港的共同點。他們一直保持追夢的熱誠,以國際視野尋找人生目標,拚搏努力成就夢想,發揮專長服務香港。
他們當中,有三位中西文化藝術表演者,以音樂築建溝通的橋樑,盡自己的努力向全港社會傳遞青年力量的同時,更以香港多元的文化背景作為根基,在世界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讓世界聽見生動的香港旋律!」\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
榮獲2025十大傑青之一的李俊樂6歲接觸口琴,展現非凡天分,他不滿足在海外求學,回國學習口琴鼻祖──中國傳統樂器笙20餘年,自創中西融合口琴風格,2017年更獲得世界口琴大賽冠軍。他的音樂故事,扎根香港,又不斷向世界延伸。
在香港,李俊樂將音樂與公益結合,從住院觀察肺病患者康復手段中獲得靈感,把口琴吹吸的腹式呼吸與傳統氣功呼吸法相結合,成功幫助不少患者進行肺部康復,更惠及不便外出的老年人。另一方面,他亦以自身行動積極反哺香港的藝術土壤,積極培養口琴學生,即將帶隊參加暌違八年的德國世界口琴節。
走向世界時,李俊樂面對口琴在古典樂領域認可度低、依賴麥克風的困境,主動創新求變,借鑒管弦樂原理發明「雙共鳴口琴」,打破口琴音樂技術局限。李俊樂亦透露,他將帶領一位年幼的學生在口琴節上表演吹笙,通過跨代合作的方式,身體力行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樂器的典雅,以及中西藝術交融之美。
粵劇花旦打造《帝女花》動畫
「青年強則國強,我們這一代人要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力量,將傳統藝術和美德精神承傳給下一代,更要走向世界。」著名粵劇花旦林穎施將粵劇文化形容為「寶藏」,又指要先做好傳承,將根扎穩扎實,再談多元化的發展。她花七年時間將經典粵劇曲目《帝女花》打造成動畫電影,希望可以讓下一代對粵劇產生初步的認識。
而被問到經典粵劇曲目《帝女花》被編進嘻哈音樂《大展鴻圖》,以別樣的方式在海內外「出圈」,林穎施認為:「很多電影和舞台劇都會用到粵劇元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想不同方法將它發揚光大。」林穎施介紹,早前在亞洲國際時裝展上,她以粵劇元素做跨界時裝秀的花旦,站在一群模特中間亦毫不怯場,「因為我有文化自信,香港的粵劇有其獨特魅力。」她在表演中,更是將《帝女花》「玩出了花」,先是致敬經典,再填了新詞,與管弦樂團合作,最後更是用粵語表演了一段說唱,「很多沒看過粵劇的觀眾都說,原來粵劇可以這麼新潮。」
「兩文三語」融入歌曲創作
被譽為港產音樂劇天花板的音樂劇《大狀王》叫好叫座、越做越爆紅。其樂隊領班、2025十大傑青之一,多元音樂人盧宜均分享了自己想為香港藝術發展出力的心路歷程。在香港長大、讀傳統名校、升讀國際學校,再出國留學等經歷,讓盧宜均發現:「每種語言的用詞不一樣,就像打開了性格的不同抽屜。」這份感悟,成了她「三語創作」的起點─粵語承載着香港本土的煙火氣,英文折射跨文化的視野,與普通話劇團合作時「詞不達意」的窘迫,更讓她看清語言是文化的鏡像。
她將自己對香港「兩文三語」的思考融入歌曲創作中,勾勒出香港幾代人語言變遷的軌跡。盧宜均坦言,香港故事本身就是多元的豐富的融合。她說,未來仍要繼續努力,讓世界聽到一個由語言織就、因融合而生動的香港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