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加徵關稅,迫使企業須削減勞工成本,這是當地就業市場惡化的原因之一。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最新公布的非農修正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新增就業崗位較此前預估值(180萬個)減少91.1萬個(見右圖),創近25年的最大降幅紀錄。更重要的是,美國就業市場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並非美聯儲降息能夠解決。
從統計口徑來看,BLS月度非農數據主要基於企業抽樣調查,而年度修訂則引入了各州僱主提交的失業保險稅數據,統計更加全面與精確。為何修正幅度如此驚人?這又與BLS預算長期欠缺、外派統計人手不足有關。筆者於7月5日撰文《美國就業統計為何對不上數》曾提醒,需要高度關注非農數據的後續修正。
AI搶走美國人飯碗
今次統計的下修範圍幾乎涵蓋所有行業,批發零售、休閒住宿、製造業等領域降幅顯著,坐實了美國經濟的虛弱本質。考慮到在上個月的傑克遜霍爾會議(Jackson Hole),鮑威爾明確表示會「兜底」勞動力市場,外界的降息預期變得極為樂觀。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或以上的概率接近100%,其中約一成人士押注直接降息50個基點。
但問題是,美聯儲降息真的能夠挽救美國的就業市場嗎?
無證移民加速流失
上月底,史丹福大學三位經濟學家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生成式AI(人工智能)正在實質性替代美國年輕人的崗位,包括軟件開發、前台接待、翻譯、客戶服務等崗位,從2022年底到2023年初開始就出現明顯放緩。其中,22至25歲年輕程序員就業人數較2022年底的峰值大減近20%。
美國普查局日前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生成式AI在就業市場的滲透超過此前預期,2025年上半年美國企業使用AI的比率從6%上升至9%左右。與此對應的是,今年7月,美國首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新求職者,在所有失業人口中的佔比飆升至13.4%,創下自1988年以來新高,缺乏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正面臨嚴峻的求職環境。
就業市場的結構性挑戰遠不止於此。過去數年間,美國勞動力供給很大程度上依賴移民人口的湧入,如今隨着特朗普政府打擊無證移民,社會勞動參與率也在同步下滑。達拉斯聯儲的一項研究指出,收緊的移民政策或使2025年美國實際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滑0.81個百分點。
BLS的年度修訂數據顯示,美國臨時工就業人數已從近期高點回落超過21%,其嚴重程度已超過21世紀初科技泡沫破滅時的水平。這一趨勢常被視為更大範圍裁員與就業市場疲軟的前兆。
眼下美國就業市場的現狀是:有技能沒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沒技能有經驗的無證移民被趕出邊境。
展望未來,關稅壓力的上升路徑逐漸明晰,美聯儲降息只會助力通脹走高。美國企業最直接的應對方式除了商品漲價,就是削減勞動力成本。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僱用更低成本的兼職員工,凍結招聘或者大幅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