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對華加徵關稅,中國對美直接出口持續減少。
本周美匯指數走勢平穩,人民幣匯率卻破位升值,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筆者認為,在全球資產配置再平衡的背景下,資金回流中國市場引發了「股匯共振」現象。考慮到套息平倉與外貿結匯加速,本輪人民幣升值周期仍有空間。
自2023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保持在7.1-7.2之間,反映出決策層穩匯率的戰略方針。在上輪美聯儲激進加息周期中(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人民幣在一眾非美貨幣中表現最為堅挺。而今年美匯指數自高位累計貶值一成,同期人民幣中間價僅上調1.2%,體現出極大的克制。
出口貿易影響有限
但從物價角度來看,過去兩年間美國通脹率較中國顯著為高。按照購買力平價原則,人民幣理應相對美元升值,但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貶3.9%。這也意味着,人民幣具備一定的潛在升值空間。
特朗普二進宮以來,全球貿易格局產生劇烈震動,美國債務存在繼續擴張風險,上述變化直接影響了國際資本偏好,轉而尋求資產配置再平衡。在此背景下,海外資金回流中國市場,推動人民幣資產估值修復,催生出本輪港股與A股的火熱行情。本周人民幣中間價明顯上調,也是順應了資金湧入的趨勢。
有人擔心貨幣升值對外貿出口的衝擊,筆者則認為毋須多慮。關稅加徵之後,中國對美直接出口持續下滑,4月下跌21%,5月降幅進一步擴至34.5%。相比之下,中國對歐盟、拉美、非洲等國出口均有明顯上升,成為改善外貿數據的主要貢獻力量。目前人民幣兌歐元、日圓等非美貨幣升幅有限,對出口的影響不會太大。
不過,對於美國市場而言,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加劇關稅通脹的傳導,疊加美聯儲大概率於9月降息,本地商家或趁機漲價、轉移成本壓力,導致美國通脹壓力的進一步惡化。
反觀人民幣升值對於香港來說是一項利好。首先是零售消費市場明確獲益。暑假期間,內地遊客的人流增長肉眼可見,如今匯率升值又能提高支付能力。香港零售數據連續走高兩月,終結了連續十四個月的下跌周期。
港股受惠 估值上揚
其次,港股也是人民幣升值的大贏家。目前內地企業已經成為港股主體,從規模來看,截至2024年底,港股共有2631家上市企業,內地企業為1478家,佔比為56%;從市值來看,內地企業總市值3.6萬億美元(約28.2萬億港元),佔港股總市值的80%。由於這些內地公司的營收淨利都是人民幣,而在港股市場又是以港幣/美元計價,人民幣升值無疑會刺激股價上漲。
展望後市,人民幣本輪升值或造成匯市套息交易平倉,外貿企加速結匯等連鎖反應,不排除匯率進一步走升。當然,如果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過高,不排除決策層放緩中間價上調節奏、為市場亢奮情緒降溫,未來或通過「小步快跑」方式引導匯率向合理中樞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