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以筆為槍/突破國民黨封鎖 報道真實的延安

時間:2025-08-30 05:02:39來源:大公报

  20世紀30年代,中國大地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下,日本侵略者踐踏我國的大好河山。國民黨統治區卻對信息嚴格把控,關於延安的虛假宣傳和不實信息影響面甚廣。此時,大公報人衝破重重阻礙,不斷前往延安寫下通訊報道,將真實的延安和共產黨的形象展現給大眾。

  「西安事變」爆發後,在周恩來的支持下,范長江成為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以外,第一個以中國記者身份進入延安的人。在那裏,毛澤東就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當時共產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等作了精闢分析。離開延安後,范長江連夜趕寫了《動盪中之西北大局》,此文像一枚炮彈,衝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報道了西安事變的真相,清楚傳達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主張,蔣介石閱後勃然大怒,毛澤東則給范長江寫了一封感謝信,落款署名為「弟 毛澤東」。

  1937年2月14日,范長江返抵上海,15日發表《動盪中之西北大局》,文章雖被國民黨當局刪掉了中共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四項保證,滬上仍為之轟動,報紙銷路猛增。這也得益於主持《大公報》上海版的胡政之從「獨家特大新聞」視角出發,冒着國民黨新聞檢查的風險,做出了刊出范長江文章的大膽決定。

  掌舵國家 「誰好誰來」

  隨中外記者採訪團於1944年來到延安的孔昭愷也見到了毛澤東,他回到重慶後便寫下長篇通訊《中共十八集團軍與陝甘寧邊區》,其中對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孔昭愷認為,陝甘寧邊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做出成績實在了不起。反觀重慶,不論上下照常吃喝玩樂。兩相對照,誰好誰壞一目了然。因此,在面對國家未來究竟應由誰來掌舵的問題時,孔昭愷在文末疾呼:「誰好誰來(管理這個國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