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技力量/嶽麓山實驗室 打造中國種業「硅谷」

時間:2025-08-29 05:02:53來源:大公报

  圖:嶽麓山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作業。/嶽麓山實驗室供圖

  27日上午,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採訪團來到長沙市嶽麓山實驗室,在這裏,湖南種業科技工作者,正不斷突破種業領域的「卡脖子」現象,打造中國種業「硅谷」,做強種業中國「芯」。

  記者了解到,嶽麓山實驗室是湖南省着力打造戰略科技力量「4+4科創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集聚區建有17棟大樓,會聚種業科研人員2000餘人。

  據介紹,湖南投入100億元高水平建成和運營建設嶽麓山實驗室。支持開展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完善湖南農業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擁有淡水魚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馬達加斯加「一帶一路」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9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覆蓋耐鹽鹼水稻、雜交水稻、柑橘資源綜合利用、畜禽、水產等學科。

  「我們的奮鬥目標就是要做強農業『芯片』,攥緊『中國種子』。」嶽麓山實驗室副主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張德詠介紹說。種子素有農業「芯片」之稱,目前,我國種業領域面臨「卡脖子」現象十分嚴重。「我國的青花菜種植面積近200萬畝,但2017年以前種子90%來源於外國。」張德詠說。

  讓鹽鹼地變豐收田

  「中國有大片的鹽鹼地,如何合理利用這些土地?」來自美國的一位記者問道。「我們去年培育的箐兩優3261,填補了濱海鹽鹼地高產優質品種空白,給產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提升。」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文幫介紹。

  「箐兩優3261是嶽麓山實驗室的一項重要創新成果。2024年通過國家審定,具有較高的耐鹽性和豐產性。」張德詠說。

  在全生育期3‰至5‰鹽脅迫下,平均示範畝產突破400公斤;在非鹽地表現高產穩產、優質廣適,平均畝產達650公斤,適宜在鹽鹼地與非鹽鹼地上同步推廣。

  記者了解到,我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具備水稻種植基本條件的鹽鹼地約1億畝。華南濱海鹽漬地病蟲害嚴重,亟需抗病、耐鹽鹼的新品種。

  張德詠說,2023年,在深汕合作區土壤鹽度3‰生態條件下,團隊實現「箐兩優3261」早、晚季產量平均每畝超400公斤,兩季畝產超800公斤,為濱海鹽漬地利用提供了高產、高質水稻解決方案。\大公報記者姚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