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創科瞭望/港善用優勢 布局五大前瞻科技\陳迪源

時間:2025-08-22 05:02:33來源:大公报

  圖: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

  香港面對全球科技革命浪潮,可以選擇成為積極的「引領者」,主動設計布局未來;或者成為被動的「跟隨者」,接受他人制定的技術標準。時間窗口有限,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

  傳統施政報告往往聚焦當下民生與經濟,但這已不足以應對新時代挑戰。我們需要跨越政治周期的長期科技戰略,為香港未來20至30年發展奠定基礎。有研究顯示,全球GDP增長主要來自科技創新驅動,未來10年內大部分新增就業將與科技相關。人工智能(AI)市場預計2030年達15.7萬億美元,量子計算市場2035年將達8500億美元。這些數據凸顯香港必須在全球科技競賽中搶佔先機的迫切性。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國際化人才資本、完善法律制度,這些都是我們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堅實基礎。然而,時間窗口有限。若不能抓住機遇,香港將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失去領先地位。

  基於香港城市特點和發展優勢,我們應聚焦五個具備顛覆性潛力的前瞻科技領域。

  一是自動駕駛革命:安全與環保並重

  統計顯示,九成交通事故由人為錯誤導致,自動駕駛可將事故率降至極低水平,極大提升道路安全。智能調度的自動駕駛車隊能顯著減少擁堵,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結合新能源車輛戰略,電動自動駕駛網絡將大幅減少排放,助力2050年碳中和目標。香港應利用完善法規和城市管理經驗,打造全球最安全、最規範的自動駕駛測試中心,建立港深綠色自動駕駛走廊。

  二是低空經濟:開拓第三維度空間

  香港垂直城市結構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獨特優勢。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2035年將達1.5萬億美元,涵蓋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緊急醫療救援等多元化應用場景。香港利用無人機進行快速藥品配送、文件傳輸,甚至在離島與市區建立「空中的士」航線,具備極高商業價值。特區政府應投資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起降平台網絡、導航系統,建立全球領先監管框架。

  三是機器人經濟:應對人口挑戰的智慧解方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機器人與AI結合,是應對挑戰、維持社會活力的核心解方。先進AI和機器人技術可提升特定行業生產力2至3倍。從建築工地自動化施工到醫院輔助護理機器人,再到餐廳自動送餐服務,機器人成為人力重要補充而非單純替代。同時必須建立完善通用人工智能(AGI)治理框架,確保技術發展以人為本。

  四是量子計算與區塊鏈金融: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是香港支柱產業。量子算法強大算力可將複雜金融衍生品定價和風險建模速度提升超過1000倍,為金融市場穩定提供前所未有的保障。香港應集結本地頂尖大學科研機構力量,建立「亞太量子計算中心」,吸引全球量子科技人才。同時積極擁抱數碼資產未來,推出官方港元數碼貨幣,建立完善數碼資產交易託管體系。

  五是通用人工智能治理:引領全球科技倫理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人類歷史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技術突破,既是巨大機遇也是挑戰。憑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以及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橋樑角色,香港可在AGI全球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建議成立「全球科技治理研究院」,匯聚法律、倫理、技術專家,制定AI倫理、安全標準。通過引領AGI治理標準制定,提升香港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話語權。

  引進科技人才 強化STEM教育

  成功實施需要完善機制保障。筆者建議設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香港未來科技戰略委員會」,負責統籌跨部門長期科技項目;建立「未來科技發展基金」,制定「香港2035科技願景」白皮書等措施。

  人才是關鍵。應建立全球科技人才簽證制度,目標五年內引進1.5萬名國際科技人才。本地人才培養同樣重要,強化中小學STEM教育,建立香港創新科技大學聯盟。

  科技發展有其內在規律。一項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化往往需要10至15年周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長期的投資,人才培養需要完整的教育周期。這決定了科技政策絕不能受制於短期政治周期,需要跨越政治周期的長期戰略。

  香港擁有獨特制度優勢,背靠祖國龐大市場,面向全球國際網絡。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具備前瞻性視野、長期性規劃魄力和系統性思維模式。通過實施前瞻科技發展戰略,香港將重新定義城市競爭力,創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市民生活質量,貢獻國家發展大局,引領全球科技治理。

  「前瞻科技重塑未來」,這不僅僅是口號,它應該成為我們這一代香港人的行動綱領。時間窗口極其有限,機遇稍縱即逝。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讓我們攜手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加繁榮、智慧和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