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本周來港,通過多場會議向各界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這個深遠影響港人命運的規劃,筆者是十分歡迎及感到鼓舞的,下文試由從商者及市場的角度去評估有關的改變。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出:「認清國家規劃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發展方向」、「社會要進一步把握中央新發展理念要求,凝聚廣泛共識,全面構建新發展格局」、「善用國家政策支持,努力開創香港發展新未來」、「打造新優勢、作出新貢獻」。
筆者認為很對,配合國家去開創新格局,是特區政府和香港人的本分,亦是我們的機會。
事實上,「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功能定位沒有改變:「香港擁有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等經濟地位。」但其中也加入了很多香港可以伸展的功能,譬如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所說:「重視香港的民生和經濟發展、從金融、航運、法律服務及文化等方面支持香港,從體制、平台建設、交流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亦強調推動香港成為全國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個角色意味着人民幣將會持續流入香港,這點對香港的經濟繁榮非常重要。
此外,「強調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代表大量資金繼續在香港匯聚;「擴大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象徵着「北水」會更大量流向香港;「推動更多具競爭力的企業在香港上市」,意味着香港資本市場可以令國際資金匯聚。
以上各點強化了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不容忽視的是,當香港保持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後,如要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利用金融中心匯聚人才的優勢再伸延,推動港深科技創新領域,推動更多人才便利措施,配合科技園將大學研究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衍生金融以外的優勢。
如果從房地產的角度去看,筆者會想,這麼大的規劃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土地去配合呢?看來房地產的改革不單僅關注住宅上的需要,對香港的發展及福祉也是很有必要的。
更加重要的是,房地產之需要並不是政府現在制定一個長遠計劃能趕得及的,我們必須要在十年內,甚至正確來說,是五年內就能夠為房地產作出成功的改革,否則我們會錯失未來十年的黃金時間,所謂「蘇州過後無艇搭」了。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唯有做好今天,才能贏得明天」,筆者非常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