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歐洲央行官員Olli Rehn
【大公報訊】全球貿易糾紛再有惡化跡象,歐元區製造業指數跌至接近兩年來最弱。歐洲各地採購經理指數(PMI)的表現均反映當地企業信心正在收縮,並正在打擊歐元區經濟;反觀歐洲物價經多年緩慢增長後,此際卻開始加速。
統計顯示,歐元區採購經理指數由七月份的55.1下跌至八月份的54.6,與首次公布的數據相同,雖仍處於50點的盛衰分界線之上,但該數值是過去二十一個月以來最低。至於被視為歐元區經濟前景「風向標」的產出指數,卻由54.4升至54.7,意味着歐元區經濟未來可能會回穩。
另外,一向為歐洲其中一個主要出口市場的亞洲,情況亦令人失望,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放緩,韓國的產出亦繼續收縮。
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向進口自中國的貨品再加徵關稅,同時亦撕毀了與歐盟簽署的舊貿易協議,商議新的及無保護主義色彩的協定,歐洲中央銀行官員Olli Rehn形容特朗普對此舉動將會後悔,並促使他停止發表抨擊中國、歐盟操控匯率的不必要言詞。
新增訂單跌至兩年低
IHS Markit的首席企業經濟師威廉遜表示,歐元區在八月份雖然錄得穩健的產量增長,但受到新訂單增長跌至兩年最低,以及區內投資者對前景憂慮加深的影響,未來的情況不容樂觀。預示未來情況的指標,例如就業、新訂單和樂觀程度等指數均下跌,令人相信本月回復增長的機會較為渺茫。